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光影青海
政務

西寧城西:訴源治理新路徑 化解糾紛見實效

2024-04-24 16:01:11
責任編輯:丁學良 |  作者:立案庭 董致晶

        本網綜合消息:為解決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多發頻發、事故處理周期較長等問題,西寧市城西法院積極探索道交糾紛訴源治理的新舉措,3月20日與西寧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五大隊共同成立“道交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以來,雙方深化在矛盾源頭預防、訴調對接、法治宣傳方面的聯動協作,充分發揮訴前調解在糾紛化解中的“過濾器”作用,累計訴前成功調解道交糾紛47件,所有案件當場履行完畢,道交糾紛實質性化解效果顯著,新收道交案件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

        “交警+調解員” 築牢訴源治理第一道防線

        一起聾啞大學生與行人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糾紛,讓五大隊的交警們犯了難。2024年3月,在城西區某路段,聾啞大學生駕駛電動摩托車與橫穿馬路的行人相撞,經認定學生與行人負同等責任,但是事故造成聾啞學生傷勢較重、行人傷勢較輕,雙方對事故責任大小以及賠償事宜均有較大爭議。為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五大隊的交警與城西法院的特邀調解員共同開展調解工作,交警對事故責任認定的理由進行詳細解答,調解員對賠償事宜進行調解,最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當事人認可事故責任的認定並對賠償數額達成一致,矛盾糾紛順利化解。 19歲的高三學生白某駕駛父親車輛違規行駛與一輛載有四名乘客的出租車相撞,導致一名乘客輕微受傷,但是白某無收入來源,其父母也拒絕承擔賠償責任,一時讓糾紛處理陷入僵局。考慮到白某即將高考,如果讓當事人訴諸法院,不僅不利於矛盾的化解,還可能會影響學生的高考。調解員和五大隊的交警多次組織雙方開展調解工作,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定,由白某的父母賠償各項損失4200元,錢款當場履行,案結事了。

        “交警+法官”開啟道交糾紛審理“快速通道”

        自“道交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成立以來,城西法院與交警五大隊進一步深化在信息互通共享、道交糾紛訴前調解一體化平台的協作。為解決部分當事人在訴後失聯,縮短道交案件的審理周期,對訴前調解失敗進入訴訟的道交糾紛,交警五大隊前置完成送達地址確認程序,必要時提供技術支持,協助法院查詢涉案當事人身份信息、車輛信息,助力提升審判效率,保障受害人合法權益。對於因人身、財産損失無法確定,需要評估鑒定的道交糾紛,共同引導當事人申請訴前鑒定,以“訴前鑒定+訴前調解”努力實現道交糾紛及時化解。對於出租車、網絡預約車停運損失賠償等高發案件,城西法院建立示範審理機制,統一類案賠付標準,幫助當事人對索賠建立合理預期,促成和解,努力實現“審理一件,化解一片”的效果,有效減少因該類案件對道交糾紛成訟率的影響。

        工作站“變身”巡迴法庭 助力道交糾紛訴源治理

        道交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成立以來,城西法院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思路,以“道交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與“巡迴法庭”相結合的模式,將司法審判與普法宣傳集於一體,統籌匯聚解紛資源,推進矛盾糾紛就地調處、就地化解。4月19日上午,立案庭速裁審判團隊在“道交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巡迴審理了一起道交糾紛案件,交警和調解員參與了庭審旁聽。巡迴法庭移動的是國徽,不變的是“如我在訴”的司法情懷。庭審結束後,承辦法官耐心細緻地向雙方當事人釋法明理,分析爭議焦點,提出切實可行的調解方案,最終雙方一改往日針鋒相對的態度,對賠償數額達成一致,被告當庭支付了賠償款,案結事了,達到了就地解決糾紛和現場釋法的良好效果。

        城西區人民法院緊扣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訴調對接的“調”向前延伸,聯動各方深化矛盾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方面的協作,以建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訴源治理工作站”為抓手,充分發揮工作站在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的前沿陣地作用,以更高站位深化對訴源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更新的理念主動融入訴源治理大格局,以更實舉措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為平安西區、平安西寧建設添磚加瓦。

來源: 西寧市城西區法院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2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