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近年來,海西州都蘭縣教育和科技局在省州教育主管部門及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一體推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深化“課程思政”,呈現協同育人新格局。課程是思政育人的主陣地、主渠道,為發揮思政課程關鍵作用,不斷提升思政課建設質量。制發《都蘭縣關於加強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施方案》《都蘭縣縣級領導幹部上講&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方案》等文件,指導申報4個縣級名師工作室和3個州級名師工作室,推選認定15名統編“三科”州級名師和11名州級骨幹教師,積極發揮思政名師工作坊的帶動作用,開展思政教研活動,打造思政精品課。
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思政課的內容落實到教學各個環節,並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切實加強“課程思政”。開足開齊思政課程,以集體備課、集中研修為抓手,定期開展思政教師業務評比、同課異構等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聯合團縣委、縣文明辦、縣關工委等部門,豐富思政教育載體、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全面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等主題教育活動,同時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幹部走進學校聽、講思政課制度,州縣級幹部定期到學校上講&講授思政課。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完善學校黨組織抓思政課工作機制,每學期專題研究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讓思政課程更接地氣、更富內涵。
堅持“文化思政”,彰顯價值引領新風向。全縣教育系統積極打造黨建示範點、校園文化示範校等,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合格人才和時代新人。在全縣各中小學校打造黨建示範點,圍繞“黨建+課程”“黨建+德育”,抓實基層黨建1+2+3+4工作模式和“清廉學校”建設,深化打造2個校史館、10個黨建教育陣地,評選出6所縣級校園文化示範校,創建都蘭縣第三小學、都蘭縣民族中學、都縣第一小學3所黨建品牌示範校,並通過這些平台紮實開展以“星火相傳,建功新時代”“領巾飛揚,童心向黨”等活動,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引領他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充分利用國家重要節日、紀念日,組織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民族團結一家親”參觀“陳毅在都蘭”教育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等,把理想信念教育、國情省情州情縣情教育、時事政策教育貫穿於實踐活動全過程,不斷推進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學生明確基本的法律底線和行為邊界,引導學生自覺遵法學法守法用法。
用好“活動思政”,煥發生機激發新動能。全縣各學校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思政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制定印發《都蘭縣教育系統2023年系列活動方案》,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都蘭縣第三屆未成年人讀書節活動、書畫攝影作品展評和主題徵文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舉辦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六一”文藝匯演和足球夏令營、排球比賽、籃球比賽、學生心理健康培訓等8項全縣性活動,創建10個校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州、縣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各1個,深化學校勞動教育。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緊密結合,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緊緊抓住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手拉小手”“高三學子18歲成人儀式”等活動,廣泛組織評選“新時代好少年”工作。搭建多方共育平台,與社區、婦聯、關工委、派出所等部門開展志願服務、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社會實踐等活動,搭建起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共育平台;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庭教育宣講、親子活動等方式,開展家庭教育宣講,推廣家庭教育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