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光影青海
政務

西寧市城西區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

2024-02-26 16:06:34
責任編輯:丁學良 |  作者:城西宣

        本網綜合消息:一年來,西寧市城西區始終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圍繞發展短板和治理弱項,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啟動實施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建成全省一流區縣級政務服務中心、優化整合政務服務事項、鞏固提升家政服務品牌等工作,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各項工作呈現新發展勢頭。

        夯實農業基礎 引領優化發展

        2023年城西區圍繞鄉村振興、夯實基層基礎,推進鄉村産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着力補齊農村短板,助力西區農業農村發展。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十個一批工程”,分批次、全覆蓋對全區400余名農村黨員進行集中培訓,對全區12個村黨組織黨務工作開展情況及村幹部履職情況進行專項排查,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36人參加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設立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開展“破五提十”專項行動,制定村集體發展清單、發展計劃。建立“村集體經濟項目儲備庫、鄉村黨組織項目需求庫、村集體經濟發展人才庫”,着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三庫聯動”,2023年,全區集體經濟總收入為50萬元以上佔比達100%。以“兩個文明”提升工程為重點,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深入推進“書香閱讀進鄉村”文化活動,制定完善“一約四會”,城西區彭家寨鎮漢莊村“‘疏堵結合’引領喪事簡辦新風尚”成功入選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加大村級“法律明白人”培養力度,共計培養130余名“法律明白人”,實現了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全面深化農業技術培訓指導,對轄區200名農村學員進行了服務禮儀、接待人員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組織轄區內150名城鄉未就業勞動力開展互聯網營銷師、計算機、育嬰員培訓班3期,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22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勞務收入1302.25萬元。

        優化營商環境 增強經濟動能

        2023年城西區積極服務産業“四地”建設,建成並投用城西區政務服務中心,着力在優化營商環境上走在前作表率。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建設,將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站)及自助服務終端全部納入智慧政務地圖,辦事群眾通過“智慧政務地圖”即可輕鬆查找所辦事項就近服務點、辦事指南、申請材料等信息,群眾辦事實現“智能辦”“家門口辦”。積極推行延時服務、幫代辦服務、“容缺後補”服務,着力解決“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和材料不全帶來的“來回跑”“多次跑”等難題;推行多元服務,免費為辦事群眾提供文件複印、照片打印、證照郵寄等服務,節約了群眾辦事成本。設立“辦不成事”窗口,集中受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政務服務更具“人情味”。緊緊圍繞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創新推出“1+N+N”(1個政務大廳、N個銀行網點、N名網格員)網格化流動幫辦服務,變傳統政務大廳“坐等”為“實時動態化跟蹤企業群眾需求”的服務模式,把政務服務送到企業“門口”、群眾“心口”,實現了政務服務窗口前移,暢通了政企溝通渠道。

        堅持“兩個至上” 築牢安全底線

        2023年城西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圍繞完善應急指揮體系、提升防高墜能力水平和特種設備監管水平等短板弱項,謀劃實施多項改革,全力構建大應急體系。結合數字城西全域治理建設,依託區城運中心視頻會議系統,建成區、鎮辦、村(社區)三級應急指揮體系。整合自然資源、城運中心等部門2000余路視頻點位及46個監控點,打造智慧商圈、劉家寨智慧小區、森林防火、無人機方艙4個場景,實施7×24小時不間斷巡查巡視,及時掌握各類動態信息,做到應急信息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時間反應。實施特種設備監管系統建設項目,完成427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88家維保單位註冊工作,完成5000&&梯應急救援二維碼張貼工作,並選定3家重點單位的62&&梯進行摸排調研,系統已正式上線運行。制定並印發《城西區關於進一步強化房屋市政工程施工高處墜落事故防範工作的硬措施》,向轄區建築企業及務工人員發放“建築施工行業安全隱患點公示牌”“建築施工行業安全風險防範提醒卡”等各類警示提醒1800余份,開展“強基礎、補短板、鑄安提質”行動、“專家+專項”安全檢查等活動,發現並整改隱患1404個。打造“1+N”智慧工地安全監管體系,提升企業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和行業監管效能。截至目前,已完成11家“智慧化”工地試點建設工作,全年未發生高墜事故。

來源: 城西區委宣傳部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8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