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小區暖氣不熱,麻煩來看一下吧。”“衞生間的下水管道和馬桶壞了,特別不方便。”......為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溝通交流渠道,幫助居民解決生活難題,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街道黨工委以居民需求為着力點,堅持有呼必應、有訴必接,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站)、“近鄰”志願服務隊以黨建引領、黨群融合開展電話隨訪、網格微信群詢問、敲門問暖等活動,實現幹部下沉在網格、責任落實在網格、問題發現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從群眾的“家長裏短”裏摸清民情民意、把準工作脈搏,推進為民解憂辦實事落地有聲。
暖氣熱了,居民的心也更暖了。在開展“敲門問暖”走訪時,氣象巷12號小區暖氣不熱的問題成了街道的“頭等大事”,街道社區、網格員積極加入業主群,通過走訪、實地了解,對接工作人員上門查看,發現可能是樓上某戶的供暖管道“窩氣”了,也就是説,循環上來的水本該向下流,但是有一股氣頂着流不下去。導致暖氣不熱。隨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廣泛開展開門納諫活動,徵求改造的自採暖的意見建議,徵得小區居民的同意後,積極對接物業將集中供暖改為自採暖,把功夫下在解決問題上。“前面家裏冷得很,溫度表顯示18度,家裏的暖氣都冰手,孩子和老人遭罪了,改成自己燒之後,暖氣特別暖還達到20度了,要是天氣冷了,還可以繼續燒熱點。”居住在城西區氣象巷12號居民楊瑞雲滿意的説。
氣象巷12號建於1999年,小區有70戶140人常住戶。近年來,由於該小區供暖管道過長,住戶暖氣設施逐漸老化,影響了小區住戶正常供暖。街道、社區黨委第一時間通過“近鄰黨建組織無線電二廠樓院黨支部、小區居民代表召開鄰里議事會,借鑒氣象巷10號院分戶採暖工程經驗,共同商討分戶採暖事宜,徵集居民意見建議。10月份,為保障供熱速度和質量,經過網格員一週的走訪入戶,70戶居民全部同意集改分採暖,施工過程中,街道聯合城西區建設局對小區管網改造多次召開現場協調會,每日與施工方溝通進度,督促協調燃氣施工方對小區開展的整體建設驗收、保壓、制卡通氣等。截至目前,全面完成小區分戶採暖,近日,順利通過2次保壓,保障了小區供暖安全和正常運行。“只有多一些主動問需,將問題發現在前端,多一些未雨綢繆,把日常工作中涉及安全隱患的排查、矛盾糾紛的化解消防安全、環境衞生的整治及垃圾分類等抓前抓早、統籌謀劃,及時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建立工作&賬,及時反饋交辦。”南氣象巷社區黨委書記黃麗娜説道。
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高槽巷3號院2號樓511室71歲趙新岳家中近一個月,衞生間內下水管道溢水、馬桶損壞,“如廁難題”成了老人的一大心病。“ 每日伙房下水解決問題,既不乾淨也不衞生,如廁非常不方便。”老人説道,自己也曾動過換管道、換馬桶的念頭,但囊中羞澀,就一直拖延着。
趙新岳為獨居老人,二級肢體殘疾,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生活起居由鐘點工打理,患有嚴重的泌尿、高血壓、心血管、膽結石等疾病,平日需要購買藥物,經濟比較困難。西關大街街道北氣象巷社區黨委得知情況,上報街道黨工委,核查核實後,立即啟動為民專項資金同時,與“近鄰”省一建三支部和居民代表召開議事協商會,北氣象巷社區黨委鏈結轄區資源,牽頭施工方現場查看,優化改造過程和環節,更換了衞生間下水管道和馬桶,困擾趙新岳老人如廁難題得到了解決。“多虧我們社區的好幹部,現在不但方便了更衞生了,還定時派人來看望我。”下一步,社區黨委將持續關注轄區“一老一小”群體,利用在職黨員進社區、網格員與70歲以上獨居老人“一對一”結對幫扶,常態化、長效化給予老人們關心與幫助,樹立敬老、愛老、尊老的文明新風。
民生事無小事,西關大街街道黨工委將進一步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加大“敲門問暖”走訪排查力度,創新完善惠民、便民的務實舉措,用真招、實招、硬招主動治理,在工作細微處下功夫.在為民服務上守初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大事小情”,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把實事辦到群眾心頭上,在以學促行、以學促幹、以學增智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具體行動,繪就一幅幅民生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