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上 守護健康——聊城市對口支援青海省剛察縣十周年系列報道之三-新華網
新聞
2023 12/31 10:45:13
來源:新聊城客戶端

高原之上 守護健康——聊城市對口支援青海省剛察縣十周年系列報道之三

字體:

  十年時間,他們給剛察帶來了什麼?

  剛察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程玲玲説,他們帶來的,是扎根高原、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是克服種種困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的初心;剛察醫務工作者楊曉慧説,他們帶來的是高超精湛的醫術,是面對面、手把手的傳、幫、帶;牧民拉毛卓瑪説,他們帶來的是對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愛,更是魯青兩地“情緣”一河牽的深情厚誼……

  他們,便是聊城對口支援剛察援青醫療隊。

  從聊城到剛察,從華北平原到青藏高原,從海拔30米到3300米,十年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山東青海兩地黨委、政府的共同領導下,聊城對口支援剛察援青醫療隊的一批批隊員選擇沿黃河逆流而上,把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高原大地,把深情和友誼留給了藏族群眾,也帶回了滿滿的回憶和豐碩的成果,在海濱藏城書寫了一曲奉獻之歌。

 “困難比想象中的多,但絕對不後悔”

  “苦不苦,累不累?”

  “説實話,需要克服的困難比想象中的多。”

  “後悔嗎?”

  “絕對不後悔!”

  如果詢問醫療隊隊員關於援青苦和累的問題,總能得到這樣的回答。

  “我們是醫生,卻無法克服自己的高原反應。”12月12日,來自聊城市人民醫院的婦産科專家馬小平打趣道。

  今年3月份,馬小平和其他援青醫療專家第一次踏上高原。雖然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但如期而來的高原反應還是讓馬小平和隊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另一面。頭痛、胸悶、失眠、腹瀉、視力下降……對於初上高原的他們來説,適應這種身體狀態,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

  “晚上睡不着,會想家、想孩子、想在聊城的同事,但第二天起床後,依然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馬小平説。

  他們到剛察後,當地的醫生同事一再叮囑,對於從平原到高原上的人來説,幹什麼事一定要“慢下來”,才能讓高原反應不那麼強烈。但是一旦進入工作狀態,他們又把這些話拋之腦後。

  牧民尼知布加消化道出血被送往剛察縣人民醫院,援青專家牧瑩接診後,第一時間安排為其做檢查。安慰家屬、詢問病情,麻醉、插入內鏡……牧瑩和同事一趟趟來回跑,終於查到了尼知布加的病因。“放心,問題不大。”牧瑩對尼知布加的家屬説出這句話後,家屬緊張的情緒終於放鬆下來。這時候,牧瑩才開始大口大口地喘氣:“剛才跑得有點猛了。”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援青醫生身上上演。“每當看到患者痊癒,家屬緊鎖的額頭得以撫平,我感覺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牧瑩説。

  十年來,一批批聊城援青醫療專家前赴後繼,克服氣候關、壓力關,在高原上拓展人生的高度和寬度。

  “離開孩子和年邁的父母,沒有家人的支持是做不到的。”援青醫療隊隊員、聊城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宋明艷説。

  不久前,宋明艷的孩子生病住院,起初,家人對她刻意隱瞞了這個消息。宋明艷意外得知後,淚水止不住地流下。更讓她難受的還有孩子的乖巧懂事:“媽媽,你在那邊好好工作,我很快就出院了。”

  2016年9月,聊城各醫院的11名醫生組成的義診團隊來到剛察縣哈爾蓋鎮衞生院義診,還沒來得及換上白大褂,就被當地群眾團團圍住。“困擾我30多年的白內障就是被聊城醫生治好的,這次我專門帶孩子來看病。”一位藏族老大娘説。當天,3個小時的時間,義診團隊為200多名當地群眾提供了義診服務。雖然工作強度趕不上在原單位,但大部分專家都感到胸悶心慌,嘴唇出現不同程度的紫紺。第二天,他們克服高原反應,按時來到剛察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交流和專業講座,受到了當地醫護人員的熱烈歡迎。

  數不盡的感人故事,訴説着魯青兩地的深厚情誼。程玲玲在剛察縣人民醫院工作了十幾年,見證了聊城醫療援青的每一個足印。“聊城醫生扎根高原、勇於奉獻、接力傳承的精神品格,讓我們深深感動,更給剛察縣的廣大患者帶來了溫暖與陽光。”程玲玲説。

  “聊城醫生,真是好樣的”

  今年6月,援青麻醉科專家高秀娟、岳耀存為剛察縣人民醫院的一位孕産婦成功實施了無痛分娩,産婦整個産程表情自然放鬆,順利娩出一男嬰。無痛分娩在聊城已普遍開展,但在剛察縣人民醫院尚屬首次。

  援青十年,聊城的醫療專家在高原上書寫了多個“首次”:海北州首例肺栓塞溶栓治療術、海北州首例耳前瘺管切除手術、剛察縣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剛察縣首例四肢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截至目前,聊城援青醫療隊已為4萬餘名當地群眾送去了健康。

  “3年前,是郭院長治好了我的病。得知他再次來到剛察,我專程來感謝他。聊城醫生,真是好樣的。”11月,當聊城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專家郭健飛再次來到剛察時,剛察縣人民醫院診室門口排起長隊,切吉村的才旦多傑在隊伍中非常高興。

  2019年至2020年,郭健飛任剛察縣人民醫院挂職副院長。在剛察工作期間,郭健飛多次參與搶救剛察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開展海北州首次高原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與首次糖尿病“藍光行動”。“他不僅帶來了高水平的醫學診療服務,還開創了‘三人行’師帶徒模式。”聊城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剛察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高秀娟説。

  去年7月,高秀娟作為聊城市第五批“組團式”醫療援青幹部人才到剛察縣人民醫院挂職。在她的努力下,該院成立了麻醉疼痛診療門診,已成功治療慢性疼痛和失眠患者1600餘人次。用心用情用力為當地患者提供服務的她,成了患者的親人。

  提起高秀娟,多傑才讓楊吉和多傑葉忠吉姐妹倆的臉上總會漾起甜甜的笑容。

  高秀娟和同事到泉吉鄉開展例行義診時,發現了走路異常的姐妹倆,姐姐是雙腿“剪刀式”步態,妹妹是跛行步態。看著陽光開朗的姐妹倆,高秀娟心疼不已。她們的病情需要手術治療,但當地醫療水平有限,高秀娟便把情況反映給聊城市人民醫院。通過遠程醫療會診,聊城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和援青的同事對兩個孩子的病情進行了評估,計劃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把兩個孩子送到聊城市人民醫院小兒骨科接受免費手術治療。

  8月16日,姐妹倆來到聊城;8月18日,手術順利完成;8月28日,姐妹倆返回家鄉。這段時間,姐妹倆定期在剛察縣藏醫院進行康復訓練。為她們進行康復訓練的,是聊城援青醫生劉延信。

  看著孩子一天天好起來,姐妹倆的母親拉毛卓瑪感激的心情溢於言表:“是聊城醫生給了孩子新生,也讓我們這個家重燃了希望。”

  “有病就找聊城大夫”,在剛察成了群眾的共識。

  12月8日下午6時30分,已經工作了一整天的趙存舉剛剛走出門診樓,迎面走來一名手拿X光片的患者家屬:“趙大夫,麻煩您幫我看看這張片子,到底需不需要動手術?”

  趙存舉趕忙停下腳步,接過X光片仔細看了起來。冬日的高原,寒風凜冽刺骨。趙存舉一邊講解,一邊給患者家屬比畫着關節部位,不大會兒手就凍得顫抖起來。

  “群眾信任咱,咱受點兒冷怕啥。”趙存舉是聊城市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也擔任着剛察縣人民醫院骨外科副主任一職。

  今年9月的一個午夜,趙存舉還在“享受”失眠的感覺時,突然接到急診科電話:一中年男子右小腿深部異物合併出血不止。趙存舉一刻也不敢耽誤,一邊通過電話指導科室醫生壓迫止血,並完善術前相關檢查,一邊迅速起身出門,趕往醫院。

  海濱藏城的午夜,街道空無一人,北風蕭蕭夾雜着細雨。趙存舉一路小跑趕到醫院,順利為患者做了手術。得知異物被順利取出,患者家屬凝重的表情終於放鬆了,激動得熱淚盈眶,不住地説:“太感謝你們了,謝謝!”

  十年來,聊城援青醫生跨越千山萬水,在雪域高原書寫魯青真情。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大自然在帶給青藏高原秀美奇絕的自然景觀的同時,也給了這裡艱苦的自然環境。長期以來,剛察醫療衞生資源匱乏、醫療水平低下,群眾就醫一度是大問題。經過聊城醫療援青十年的積累,而今,這一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李鎔是剛察縣人民醫院骨科醫生,自從趙存舉來到剛察縣後,他便跟着趙存舉學習骨科診療知識。“每次手術中或者給患者診斷完畢後,趙大夫總會向我反復講解步驟、技巧、標準及注意事項等。”李鎔説,如今,一些小手術他已能獨立完成,複雜的手術他也能給趙存舉當好助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存舉根據科室需求,利用休息時間製作幻燈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風趣幽默的講解方式每週給大家授課。“骨折患者石膏固定技巧”“腕管綜合徵的診斷治療”等都是他的授課內容。

  趙存舉的做法,是聊城醫療援青十年的優良傳統。在剛察縣人民醫院,聊城援青專家均擔任援助科室副主任一職,以便持續指導本學科建設,推動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支援任務不結束,結對關係不脫鉤。每週定期業務研討也成了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

  “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的扶智模式,正在努力完成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的轉變,把“接力棒”真正傳到當地醫生手中,以增強內生動力,為剛察醫療衞生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對科室骨幹力量進行重點培養,是推動剛察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人還未離開,心卻開始想念。”2019年,青海省剛察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到聊城市中心醫院進修的兒科護士朱肖娟即將返回青海時,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充滿了離別的感傷,與她同時來進修的婦科醫生趙生瑜也表達了同樣的情感。

  在聊城,趙生瑜先後學習了婦女保健管理、婦科常見病、産後盆底康復診斷與治療、乳腺治療等知識;朱肖娟掌握了兒童保健基礎理論與操作、兒童系統化管理、兒童營養、高危兒管理、心理行為發育等知識。

  在科室骨幹的培養過程中,一部分骨幹被送往聊城的醫院進修學習,促使其在短時間內提升認知水平和專業能力;另一部分骨幹參與疑難病例討論,完成從助手到主刀的轉變。

  目前,剛察縣人民醫院遠程疑難病理會診、遠程授課、遠程教學查房、遠程學術會議已經常規開展,機制進一步健全,遠程心電圖、遠程動態血壓研讀已步入正軌。

  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醫院骨科專科向剛察縣人民醫院援贈價值20萬元的手術器械,並與剛察縣人民醫院骨科專科成立聯盟,實現醫療資源合作共享;

  2023年1月,聊城市中心醫院捐贈價值30萬元的醫療物資和儀器設備,支持援青專家在當地順利開展新技術和新業務;

  投資66萬元建立剛察縣藏醫院遠程會診教學系統,使當地患者能夠及時得到聊城市級醫院專家的高水平診療;

  投資1100萬元升級改造哈爾蓋鎮衞生院的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

  ……

  君住黃河源,我居黃河尾。巍巍高原山河壯麗,見證聊城醫療援青的日日夜夜;青海湖水碧波蕩漾,訴説魯青兩地親如一家的深情厚誼。

  醫療幫扶,更多的是對當地醫療事業長久發展的幫助。昨天,一個個聊城醫生的身影在高原留下印記;今天,一支技術實力卓越的聊城援青醫療隊繼續在高原上奮戰;明天,將有更多的人接過“接力棒”。血濃於水的民族愛、手足情,如同三江源頭清澈的活水,永遠滋潤着兩地人民的心田。(文/記者 王軍豪 圖/資料圖)

【糾錯】 【責任編輯:潘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