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漫步、旅游 在西寧尋找自我與城市的連接-新華網
新聞
2023 08/29 19:30:31
來源:新華網

音樂、漫步、旅游 在西寧尋找自我與城市的連接

字體:

  新華網西寧8月29日電(魚昊)“2018年到2023年,為了實現大學同學聚會的願望,我們等了五年,終於在我的家鄉青海西寧實現了。”8月27日,西寧市民沈暢在朋友圈裏寫下了這樣的話。

  沈暢告訴記者,七八月是青海最美的季節,由她擔任嚮導,將這次期待已久的聚會變成一次難忘的高原之旅。

  剛剛過去的夏天,一條條定位在青海各地的微博、朋友圈,在傳遞青海美景的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青海旅游的火熱場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青海日均接待游客24.4萬人次,一些景區接待人數創新高。各大旅游推薦榜單上,青海越來越多風景優美、文化厚重的旅行地被游客發現。記者觀察到,除了傳統的參觀、打卡、研學,今年“音樂節+旅游”和“Citywalk”等新興旅游活動,開闢了青海文旅發展的新賽道。

  青海湖音樂節——西寧露天音樂季活動現場。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赴一場音樂節,邂逅一座城

  深受年輕群體喜愛的音樂節,成為這個夏天移動的“爆款製造機”,音樂節開到哪,年輕游客就會涌向哪。“躁動”的音樂情緒與涼爽的“夏都西寧”碰撞在一起妙不可言。在音樂愛好者看來,沒有什麼煩惱是一場音樂節搞不定的。

  8月12日,一場名為“青海湖音樂節——西寧露天音樂季”的活動在青海體育中心舉辦。音樂節現場人頭攢動,霓虹閃爍,熱鬧非凡。除本地年輕人外,還有不少音樂愛好者從省外趕來一睹歌手和樂隊的風采,在享受音樂狂歡的同時,也收穫一段難忘的旅行時光。

  “音樂節+旅游”作為一種時尚、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組合,不僅給人們帶來愉悅的體驗,還為“文旅融合”打開了一扇新大門,創造了城市消費新業態。“就像有人為了看故宮去北京,我是為了看音樂節來青海,目的不一樣而已。”來自湖南省岳陽市的游客朱雨潔説,觀眾跟着音樂節走,這在“樂迷圈”很常見。她告訴記者,這次來青海,一天用來參加音樂節,剩下幾天全用來游玩,可以體驗“音樂節+旅游”的雙重狂歡。

  如今,年輕的消費群體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更願意通過參與、互動、體驗,主動分享與創造,“為一場音樂節而赴一座城”,也成為這些年輕人的旅游新選擇。同程旅游數據顯示,6月至7月,“音樂節”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比漲幅達到460%,音樂演出受眾以年輕人為主,能夠幫助目的地有效吸引年輕游客。演出在短時間內産生的較強人流聚集效應,為當地文旅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隨着“文旅融合”趨勢愈加明顯,更多旅游與生活相結合的玩法興起。近年來,青海不斷探索“音樂節+旅游”“體育+旅游”“美食+旅游”等模式,讓文旅消費迸發新活力,多元的文旅産品成為更多游客的選擇。

  “Citywalk”,在漫步中遇見城市

  最近,“Citywalk”成為年輕人的“新風尚”。“Citywalk”指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這種旅游方式主打沉浸式、慢節奏,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全新旅游體驗。那些承載着人文歷史的街巷和古建築,還有充滿格調的咖啡廳、燈火璀璨的夜市都是城市漫步的目的地。漫步於街頭巷尾,在走走停停中深入城市的肌理,感受城市的脈搏,建立人與城市之間的連接。

  游客在商場購買咖啡。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26日,西寧市民沈暢帶着她的大學同學也進行了一場“Citywalk”。與“大學生特種兵”式旅游完全不同,他們參觀了青海省博物館,品嘗了步行街的特色小吃,大家邊走邊聊天,邊看邊拍照。

  沈暢的同學孫殷飛説,畢業後他留在上海工作,上海年輕人更喜歡“Citywalk”,他們會參與設計一些有趣的“Citywalk”路線,更願意和參與者一起邊走邊交流。“這種時下最流行的漫步方式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我認為除了在繁華的城市工作、學習、生活外,閒暇之餘可以用慢節奏的‘Citywalk’多走走,去探索美麗的城市。”

  在西寧市城西區一處室外露營地,市民享受休閒時光。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事實上,無論是“音樂節+旅游”還是“Citywalk”,都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此之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達玉風馬音樂節”,以草原音樂節為核心,推出了草原觀光度假游、民俗風情游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而“Citywalk”更是在“夜跑”“城市露營”“夜市經濟”等新興潮流中應運而生。如今,“Citywalk”被定義為一種新的旅游概念和出游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隨着年輕游客群體日漸增多,旅游業更加多元化,只有突出個性化與差異化,才有助於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借助新模式開發旅游資源,“文旅融合”才是流量“密碼”的關鍵所在。(完)

【糾錯】 【責任編輯:潘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