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光影青海
行業

青海民和災區:一碗麵穿越4000年的隔空對話

2023-12-19 14:48:34 | 來源: 央廣網

  一碗麵條,讓喇家村埋藏在地下的歷史被世人知曉;一碗拉麵,讓震後心有餘悸的群眾得到慰藉和溫暖。

  4000年前:一碗麵記錄了勤勞與智慧

  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有一處史前遺址——喇家遺址。這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保留有史前地震和黃河大洪水、泥石流等多重災難遺跡,也被稱為“東方龐貝”。

  2002年,喇家遺址出土了一個碗,裏面盛滿了麵條形狀的實物。經科學鑒定,是喇家遺址先民用小米粉壓制而成的麵條食物。這個發現,讓世界對麵條的認知往前推進了兩千年。這碗麵的出土,也記錄了4000年前生活在高原上的先民們的勤勞與智慧。

  穿越歷史的長河,麵食是如今西北地區群眾最喜愛的主要食物之一,以此也衍生出了青海省海東市特有的“拉麵經濟”。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海東拉麵人扎根在全國337個城市,開辦拉麵店達3.5萬餘家,佔據全國拉麵市場店面總數的50%。

  4000年後:一碗麵見證了團結與友愛

  馬俊海在民和縣官亭鎮經營着一家拉麵館,平日裏,街坊四鄰都是他的常客。 12月18日23時59分,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與積石山縣緊鄰的民和縣受到嚴重影響。馬俊海的面館墻體開裂,無法正常營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鍋灶架到街頭,給鄉親和救援人員煮麵。

  “我是開拉麵店的,如果説在抗震救災中我能做點什麼,我想就是給大家做拉麵,讓大家吃上熱騰騰的麵條。”馬俊海説。在面館門前的空地上,官亭鎮一處丁字路口旁邊,馬俊海臨時搭起來的街頭愛心免費拉麵點人頭攢動,格外顯眼。無論是災區群眾還是前來救災的救援人員,只要肚子餓,只要想吃麵,都可以來到馬俊海的愛心拉麵點吃上一碗熱乎的拉麵。 “我的面館離喇家遺址不足兩公里,這裡出土過一碗4000年前的拉麵,讓很多人知道了拉麵起源於我們這裡。我的面館就叫‘四千年牛肉麵’,正是來自這段歷史淵源。”馬俊海説。

  像馬俊海這樣的愛心拉麵師傅,在這次地震的受災區比比皆是。他們不管白天黑夜,穿着圍裙,雙手使勁揉拉麵團,一碗碗麵條下鍋,在熱氣中沸騰,溫暖着現場的每一個人。一碗拉麵,穿越了4000年歷史,在同一塊土地上記錄了歷史的發展,見證了彼此的守護。或許食材已變,手法不同,風味各異,但對生命的堅持、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執着一直沒有改變。在這個寒冬,4000年前的那一碗麵已化作歷史中的塵煙,無聲述説着曾經的故事;在震後的民和,愛心拉麵師傅的這一碗麵,火熱滾燙,溫暖着災區群眾的身心,記錄着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