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一碗高原拉麵裏的“奮鬥氣”與“幸福味”

2023-05-06 16:21:18 |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5月6日電題:一碗高原拉麵裏的“奮鬥氣”與“幸福味”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耿輝凰

  清晨的黃河水面上,霧氣還未散去。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的街頭小店裏,幾口大鍋熱氣氤氳,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拉麵端上桌來。寧靜祥和的黃河小鎮在誘人的面香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化隆回族自治縣以“拉麵經濟”闖出了一條西部地區向貧困宣戰的創業之路。如今,更多拉麵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尋求新商機,與世界分享來自中國的“高原味道”。

  41歲的馬學明來自化隆縣群科鎮,2002年,在親戚帶領下,他來到上海做起“拉麵匠”。山大溝深的化隆縣,十年九旱,屬於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六盤山地區。

  一個爐子、一張案板、幾套桌椅板凳……到上海不久,30多平方米的拉麵店開張了。這家位於上海松江區的小店成了馬學明創業的起點,即便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他也咬牙堅持。掙錢過上好日子是他的動力。

  秉承着父輩們誠實守信的經商原則,到上海三年後,馬學明的“化隆清真拉麵館”從一家擴展到三家,拉麵店的面積不斷擴大。

  馬學明説,品質是餐飲業成功的關鍵。“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蒜苗、香菜綠)”的拉麵美食法則熟記於他的心中。經過多年研發,他們用高原牦牛肉慢火熬製大骨湯。

  如今,在親幫親、鄰幫鄰的帶動下,“拉麵經濟”已成為青海重要的勞務輸出品牌。目前,青海省有19.95萬人加入“拉麵經濟”,其中“拉麵之鄉”海東市有16.6萬“拉麵人”在國內外280座城市開辦了2.77萬家拉麵店。

  據青海省拉麵産業行業協會會長馬麗萍介紹,協會搭建了拉麵貿易服務平台,目前為300多家原料供應企業和1.98萬家拉麵店提供貿易服務,讓上游企業的優質産品走進拉麵店。如今,一碗高原拉麵,還融入了新疆番茄醬、寧夏辣椒面、雲南香辛料、青海菜籽油等豐富的味道。

  為了提升從業人員能力,近年來,海東市實施“帶薪在崗實訓+創業”模式。“我們想改變以往短期培訓的做法,讓從業者從‘跑堂’開始做起,經過實訓成為‘拉麵匠’。等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後,再把他們扶持成‘拉麵館老闆’。”海東市地方品牌産業培育促進局局長陳建宏説。

  截至2022年底,海東市拉麵經營性收入130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49億元,新開拉麵店503家。很多拉麵人感慨:“一碗麵讓高原人換了一種活法,‘拉麵經濟’讓大家掙了票子、創了牌子、育了孩子、拓了路子。”

  從街邊搭棚設點的簡陋小作坊,到裝修考究的飲食文化標籤,近年來,頻頻飄香出海的拉麵正致力於探索“世界快餐”之路。

  2003年,馬芳林跟隨家人從青海海東到甘肅蘭州經營拉麵店。20年間,她和家人已經在西安、長沙等地都開了店。如今,她和丈夫把拉麵生意拓展到了馬來西亞吉隆坡。

  馬芳林説,2015年,親戚推薦她和丈夫前往吉隆坡考察,一年後,他們在當地開起了一家拉麵店。“200多平方米店面,人流量大,一個月的營業額接近20萬元。”馬芳林説,為了適應市場,她和丈夫創新了菜品,牙籤羊肉、炒麵等受到當地顧客歡迎。

  陳建宏説,如今,高原拉麵店已在馬來西亞、土耳其、新加坡等10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布局,産業鏈條從科研開發、技術培訓、生産加工延伸到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各個環節。

[責任編輯: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9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