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麥秀蝶變記

2023-04-29 20:14:52 | 來源: 新華社

        清晨時分,夏吾才讓穿好深色制服,帶好望遠鏡和記錄本推門出去。正值春季森林防火關鍵時期,他和同事要上山排查安全隱患,沿途還要走村入戶宣講防火常識。

        55歲的夏吾才讓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黃南麥秀林場副場長,在林場工作30餘年,從“伐木人”到“護林人”,夏吾才讓見證了麥秀林場從“滿目瘡痍”到“綠進豹歸”的華麗蝶變。

        3月24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麥秀鎮龍藏村,麥秀林場護林員(左一)在牧民家中宣傳防火知識。(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麥秀林場位於青海省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麥秀鎮和同仁縣扎毛鄉境內,是黃河一級支流隆務河上游流域水源涵養林區,也是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個核心區之一,生態地位重要。

        “林場最早時是森工企業。那時只能靠山吃山。岩羊、馬雞隨便打,砍來樹枝當柴燒。林場裏還開了一家木材加工廠和傢具廠。”麥秀林場副場長韓富忠回憶説,那時最多的一年,林場採伐林木超過3萬立方米,相當於近10萬棵大樹。

        過度採伐使得原本鬱鬱蔥蔥、連綿不絕的原始森林滿目瘡痍。森林面積減少,蓄積量急速下降,近三成樹木患上了病蟲害。夏季洪水泥石流頻發,冬季麥秀河水幾近乾涸。野生動物數量大幅減少,重點保護水生動物水貂絕跡。

        2000年,我國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林業以木材生産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麥秀林場自此停止了商業性採伐,轉向大力加強森林資源管護,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種苗培育、有害生物防控等。

        每天爬山過河,巡山護林,與企圖偷盜林木、盜獵野生動物的不法分子鬥爭,走家入戶宣講護林防火常識,開展森林疫源疫病監測……夏吾才讓由一名“伐木工”轉變為“護林人”。“一句話,我們不再‘靠林吃林’,而是要看林、護林!”

        3月24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麥秀林場,護林員在巡護林區。(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發展理念與方式的轉變重回記憶中的“綠水青山”。如今,麥秀森林資源實現了恢復性增長。森林面積增長了21%,森林蓄積量增長了47%,森林覆蓋率增長了15.5%。

        過去多年不見的雪豹頻繁現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喉雉鶉在林區多個區域發現。野豬、雉雞等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候鳥、旅鳥的數量種類也不斷增多。過去以毀林方式解決燃料問題的生活方式得以轉變,天然林凈增森林蓄積量70余萬立方米。

        “過去只有一部有線電話與外界&&,現在林區80%以上地區都覆蓋了移動網絡,場部及多個管護點覆蓋寬帶網絡。職工巡護過去只能步行、騎馬,現在則普遍使用摩托車、汽車巡護。人們的收入也增長了10倍多,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極大改觀。”説起這些變化,韓富忠如數家珍。

        如今,麥秀林場建立了11個管護站點、2個資源檢查站、14處林區森林火源控制點,共有151名護林人員和58個群眾性防火小組。2007年,夏吾才讓被評為全國優秀護林員。

這是2020年7月20日拍攝的麥秀林場照片。(受訪者供圖)

        山有人看,樹有人管,火有人防,立體全面的森林管護網絡體系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韓富忠説:“天保工程實施二十多年來,為祖國築起了綠色屏障。我們切實感受到,這項工程的確是民心工程、林場的救命工程。”

        山坡上,雲杉鬱鬱蔥蔥;山腳下,麥秀河水靜靜流淌。如今,麥秀林場內部分乾涸的山泉溪流恢復了生機,河流清澈,入河泥沙明顯減少,當地風沙天氣也越來越少。(記者呂雪莉、周盛盛、李寧、李彥南)

 

[責任編輯: 丁學良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