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海南州貴南縣:木格灘的“生態之變”

2023-04-26 23:34:36 | 來源: 海南報

  在全國防沙治沙的史冊上,從風沙滾滾、寸草不生,到綠樹成行、青草成片;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貴南縣絕對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逢盛夏,遠遠望去,一座“綠色長城”綿延不絕,常年守護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不受風沙影響,它就是黃沙頭——木格灘綠化帶,多少個冬去春來,這滿目的蔥蘢離不開幾代貴南人的付出與堅守。

  上世紀90年代,貴南縣沙漠化土地面積達342萬畝,其中沙漠面積142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4.2%,集中分佈在木格灘和龍羊峽庫區南岸及周邊地區,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向東南肆意擴展蔓延,給境內國省道及木格灘周邊公路的暢通、龍羊峽水電站的安全和周邊群眾的正常生産生活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甚至出現了“沙逼人退”的局面。

  森多鎮牧民才力太世代生活在木格灘附近。據他回憶,當時風沙特別嚴重,颳風的時候,啥都看不見,種的田都被風沙覆蓋了,出門時必須全副武裝,帽子、眼鏡、過濾口罩一樣都不能少,日常出行很困難,更別提放牧了。

  滾滾黃沙淹沒了青青草原,頻發的沙塵暴籠罩木格灘,天空昏黃渾濁是才力太對那個年月的最深記憶。

  自1996年開始,貴南縣歷屆黨政班子將黃沙頭和木格灘列為全縣治沙防沙的重點,每年組織近千名幹部職工、農牧民群眾進行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

  然而,貴南縣境山大、溝深、高寒、多風,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防風治沙工作困難重重,乾旱缺水成了荒漠化地區改善生態環境最主要的障礙。

  為提高植被成活率,貴南各族幹部群眾春栽秋補,三次、四次地栽,在滾滾沙海裏揮汗如雨,後來再通過增加科技手段,總結出“大穴、高桿、深埋、圍欄”四位一體的楊樹深栽綜合配套技術,解決了高寒、乾旱地區荒漠化治理樹種選擇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樹苗栽種後的成活率。

  26年後的今天,木格灘周邊黃沙頭地區森林覆蓋率由1996的2.6%提高到19.24%,累計投資14.5億元,治理沙化面積達13萬公頃,2.6萬餘公頃沙漠得到有效治理。

  “從1996年單一的楊柳插桿到2007年實行喬灌草相結合,再到2017年加入工程固沙措施。在工程固沙方面,我們經歷了礫石固沙、黏土沙障、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固沙,最終選擇了成本較低、耐腐蝕、柔韌性強的水稻草固沙,如今又增加了雨季直播、容器育苗和飛播技術等新手段,苗木成活率較從前有了極大的提高。”貴南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朱全德説。

  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廣泛交流,取長補短,不斷探索防沙治沙新途徑,開創防沙治沙新領域,防沙治沙模式不斷創新,如今,貴南生態治理不斷向專業化、規範化、科學化邁進。原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逐步得到了修養和恢復,一些抗旱抗寒原生態的冰草、高山嵩草、針茅、早熟禾、懶草等野生植物再次生根遍佈沙地,較好地遏制了黃河流域貴南段的水土流失,局部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群眾的生産生活和生存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形成了由原來“沙逼人退”到目前的“綠進沙退”的治理局面。

  站在貴南縣黃沙頭的觀景&上向遠處眺望,成片的植被綿延不絕,楊樹、烏柳、檸條、披鹼草等植物牢牢束縛住下面的沙丘,一年四季,這裡展現着不同的景色,這條珍貴的“綠色長城”凝聚着幾代人的努力,像一面生態屏障守護和潤澤着這片土地。

  讓木格灘重披綠裝,再現昔日秀美山川,是每一個貴南人夢寐的追求。當記者走進貴南縣黃沙頭防沙治沙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醒目的地形地貌沙盤。一圈圈用不同顏色的綵燈包圍起來的區域,一張張代表城鎮、鄉村地點的指示牌,一條條起伏的山脈和不停閃爍着藍燈的河流,直觀展示着貴南縣的沙漠分佈和不同時期的治沙成果。陳列&裏殘破的工具、生銹的鍬鎬,一件件當年的實物、一幅幅珍貴的留影,見證了那段全民治沙,鬥志昂揚的燃情歲月。

  採訪手記:

  沙漠裏的“綠色奇蹟”

  以前的貴南縣,曾是一個被風沙裹挾的縣城,以木格灘沙漠為主體的沙化區域,不斷向四週輻射、擴展,貴南的城鎮、房屋則環繞分佈在沙漠周圍,緊緊與沙漠相擁。對此,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貴南人我深有體會。後來我通過採訪得知,沙漠化佔據了貴南縣域總面積的34.2%,不由得讓我讚嘆起貴南人民數十年如一日餐風飲露、戰天鬥地的貴南治沙精神。

  走進貴南縣黃沙頭防沙治沙紀念館,一面面墻壁上,懸挂着不同時期貴南人民在黃沙頭、木格灘植樹的照片,向人們無聲訴説着當年熱火朝天治沙的情景。久久為功,鍥而不捨。那一縷荒漠中的生態奇蹟,現如今,譜成了貴南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可歌可頌的綠之曲,在貴南大地上生動傳唱。

  新時代,新使命,新目標,新征程。近年來貴南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生態興縣、生態富民”的發展思路,防沙治沙成績斐然、成效顯著,生態環保效益明顯。

  貴南縣將凝聚全縣人民、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繼續秉承和發揚“貴南治沙精神”,再接再厲,繼續前行,以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黃河流域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區為抓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着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推進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構建和推進生態保護髮展新格局,共同推進大保護,協調推進大治理,同心同行,精準發力,實現“天藍、地綠、水清”目標,推動全縣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續寫貴南縣生態建設和保護新篇章,為建設綠色貴南,美麗貴南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