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半月談丨高原之城,向綠奔跑

2023-04-13 17:52:09 | 來源: 半月談

  新華社記者:黃豁 李勁峰 周盛盛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3.3個百分點,領跑全國省會城市……2022年,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寧市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半月談記者近期走進西寧部分重點企業發現,當地依靠豐富綠電優勢布局新賽道,“垂直整合”培育新興産業鏈,帶動光伏、鋰電、新材料等綠色産業迅猛發展,努力探索西部欠發達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新興産業引領工業異軍突起

  在青海亞洲硅業多晶硅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業硅粉原料經過氫化反應、提純還原、沉澱破碎後生成多晶硅,之後運往下游企業生産光伏板和集成電路的重要原材料單晶硅。隨着兩個新建電子級多晶硅項目陸續投産,亞洲硅業去年多晶硅産量達到5.3萬噸、産值1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倍、2倍多。據亞洲硅業執行總裁尹東林介紹,經過設備調試,新建項目已滿負荷生産,今年産量有望突破10萬噸,帶動産值再增長。

  作為青藏高原最大城市,西寧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素有“海藏咽喉”之稱,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由於長期發展相對滯後,産業基礎較為薄弱,西寧在我國工業版圖中並不顯眼。

  2022年在全國各地工業增長放緩大背景下,西寧工業實現逆勢增長:單晶硅增長6倍、多晶硅增長1.7倍、碳纖維增長1.5倍、光纖增長1倍、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8倍……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還創下連續24個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的紀錄。

  碳纖維強度高、重量輕,廣泛用於風力發電、航天航空等領域。走進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條條碳纖維生産線正全天候不間斷運轉。中復神鷹總部地處江蘇連雲港,西寧是中復神鷹全國布局碳纖維基地的首站。

  在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整理碳纖維原絲 吳剛 攝

  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去年1.2萬噸産能逐步釋放,市場依舊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連峰説,今年總産能的80%訂單已全被預定,新建1.3萬噸年産能的生産線上半年也將陸續投産,“西寧將建成全國最大碳纖維生産基地,確保國內碳纖維供應鏈安全”。

  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復蘇步伐也明顯加快。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西寧分公司擁有國內首條産業化、智能化IBC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産線,受疫情影響,去年出口額大幅萎縮至7300多萬元。當下,生産車間又恢復了“智能機器人穿梭、光伏板接續出爐”的忙碌景象。

  “去年底我們開始全力爭搶海外訂單,今年前兩個月出口額已超過3400萬元。”公司黨委書記程斌説,按目前已簽訂的年內交付訂單統計,今年出口産值預計能達到去年的兩倍。    

  發揮綠電優勢布局新賽道

  業內人士介紹,在當前各地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西部欠發達地區通過複製東部模式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度較大,唯有找準自身優勢,布局新賽道才能“變道超車”。

  綠電優勢是西寧布局新賽道的重要支撐。據測算,正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青海省,光伏資源理論可開發量35億千瓦,風能技術可開發量7555萬千瓦。2022年,青海水電和新能源發電量佔比達84.5%,成為全國清潔能源裝機佔比最高的省份之一。

  2021年投産的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單晶硅年産能30GW,每年用電20億度,電費佔生産成本約三成。公司副總經理鞠昌健説,電價上升1分錢,企業每年成本增加2000萬元,西寧清潔能源供應充沛,平均電價每度約3.8角,比沿海內地低3角左右,還不會出現夏季拉閘限電等情況。

  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檢查單晶爐 吳剛 攝

  綠電優勢正逐步轉化為一些企業的生産優勢。中復神鷹西寧基地負責人説,國內一些地區電價雖然比西寧還低,但多以火電為主,碳纖維出口歐盟市場需提供“碳足跡”認證,依靠西寧綠電優勢,企業碳減排達到全球領先,“隨着減碳持續推進,西寧綠電優勢將愈發明顯,綠色低碳是西寧未來發展最大的優勢”。

  年産電解鋁55萬噸的黃河鑫業有限公司,年耗電量約78億千瓦時,相當於185萬戶普通家庭1年用電量。企業負責人介紹,企業在西寧約九成用電是清潔綠電,鋁錠貼上“綠色低碳”標誌,出廠價每噸能增加上百元,有效幫助企業提升生産效益。

  發揮綠電優勢,也必須立足綠色發展。西寧在培育新興産業中,統籌開展節能審查、節能監察、節能診斷,加強工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系統推進節能提質增效,有效支撐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西寧市委常委、副市長南海晏説,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建成4個國家級綠色園區,建成綠色工廠31個,循環經濟比重超過60%。

  “我們還將圍繞清潔能源製造、儲能産業、雙碳産業等領域,布局‘新賽道’,培育新産業。”西寧市工信局副局長徐永卓説,依託青海省鹽湖、綠電資源,西寧將加快鈉離子電池、鎂基功能和能源材料、氫能裝備製造和氫燃料電池等産品技術攻關和研發,不斷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發展,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垂直整合”培育千億級産業集群

  位於西寧南川工業園區的天合光能青海基地,近期成功下線首根210+N單晶硅棒。天合光能計劃在西寧總投資500億元,建設硅原料、單晶硅、年産15GW的“切片+玻璃+電池”組件,以及年産30GWh的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生産線,形成“光伏+儲能”的全産業鏈條。

  近年來,西寧市着重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通過“鏈長制”“包保制”等舉措,引進頭部企業落戶,做到“以商招商”“以企建鏈”,吸引光伏、鋰電池行業上下游企業進駐,“垂直整合”打通産業鏈貫通配套鏈,搶抓産業發展主動權。

  以國內高純硅材料製造龍頭企業亞洲硅業落戶西寧為基礎,先後引進高景、麗豪、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國內光伏製造龍頭企業;引進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帶動鋰電池製造周邊一批配套企業進駐……

  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西寧已打造“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電池組件”完整的光伏製造産業鏈,形成覆蓋正負極材料、鋁箔、隔膜、動力儲能電池製造的鋰電産業鏈,以天然氣化工、鹽化工為主的産業循環鏈結,為培育光伏製造、鋰電儲能、新材料和特色化工三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夯實産業鏈基礎。

  吸引優質項目,培育産業集群,離不開一流的營商環境支撐。在青海高景太陽能基地,79天就建成常規需要半年建設期的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從開工建設到首期點火試生産僅用時93天。

  在西寧南川工業園,當地每週兩次用無人機航拍鳥瞰項目工地,遇到異常情況,幹部主動上門幫助解難;每個重點項目的微信群內,企業提出問題後,園區主管幹部需在10分鐘內回復,複雜問題3個工作日內拿出解決方案。

  在西寧市市民中心,新開辦企業公章刻製、證照郵寄全部免費,經營主體開設實現“一網辦、不見面、零收費”;部分企業員工反映“上班時間沒空辦事、下班時間沒處辦事”問題後,當地推出工作日中午“不斷崗”、周六9時至12時“不打烊”的特色政務服務。

  “産業是城市創造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西寧市長石建平説,西寧將繼續聚力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支柱産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構建具有西寧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當好西部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本文為《半月談》2023年第7期內容

 

[責任編輯: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