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行業

山根村的春天

2023-04-11 17:59:52 | 來源: 西海都市報

    218戶人家,935名村民,人均耕地0.4畝。20多年前,貧困一直是困擾山根村人的難題。在單一種植的産業結構中,山根村這個狹小的舞&,很難奏響發展的樂章。

    一次影響未來的集體創業

    窮則思變。憑藉着拉麵手藝,上世紀90年代,山根村人開始走出大山,出省務工掙錢。

    “2019年前後,山根村大多數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馬國良老人説。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循化縣將拉麵經濟作為推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培育,在政策引導、技能培訓、服務管理等方面給外出務工的拉麵匠很大支持,拉麵經濟逐漸成為山根村的主導性産業。2018年,山根村拉麵匠每戶年收入達到7萬元,拉麵經濟每年為村裏帶來近650萬元的收入。

    看到拉麵産業帶來的實惠,越來越多的村民,以各種形式,投入到拉麵産業中。

    “除了93戶獨自經營拉麵館的村民外,山根村還有25戶村民通過入股等形式從事拉麵産業,2018年每戶平均分紅5萬元。”馬國良説。

    拉麵匠成了大學生

    在外打拼的過程中,山根村的拉麵匠越來越意識到知識的匱乏,已經制約了拉麵産業的發展,他們的眼界變寬了,傳統的意識也改變了,拉麵匠開始注重子女的教育。

    2002年,馬明德在鄭州開了一家拉麵館。

    “每天中午都有學生到店裏吃飯,他們都是我弟弟的同齡人,看著他們,我心裏不是滋味,他們能上學,我弟弟為啥不能?”馬明德説。

    此後,馬明德便監督和自己一起當拉麵匠的弟弟馬永平,白天在店裏幹活,晚上復習功課。

    經過努力,2005年,馬永平考進了青海大學。

    近700名務工人員子女無一失學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拉麵匠馬國善身上。

    20多年前,馬國善在河南農業大學附近開了一家拉麵館,每天都有大學生到拉麵館吃飯,看著每天來店裏吃飯的大學生,馬國善心有所動。

    這一年,馬國善把12歲的兒子從循化接到鄭州就地入學,可是孩子的成績一時跟不上。

    “我看著很着急,就向來飯館吃飯的大學生打聽,誰的學習成績好,然後又找到那個學習好的孩子商量,不僅管他的飯,每個月還付一定費用,讓他給我家孩子補課。”馬國善説。

    幾年後,馬國善的孩子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大學。

    看著自家孩子考上了大學,馬國善又有了新的想法。

    “山根村人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這怎麼能行,自己家的孩子上大學不是本事,讓全村的孩子都上大學才叫本事。”馬國善説。

    馬國善是河南省拉麵協會會長,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他主動和循化縣委縣政府、河南省教育部門&&,為拉麵匠的孩子就地入學創造條件。與此同時,他還和在河南打拼的270家青海拉麵店達成協定,將孩子入學作為拉麵匠在河南經營的硬性條件。

    “在河南務工的拉麵匠的近700名子女無一失學。”馬國善説。

    教育帶給山根村嶄新的氣象。

    從2005年開始,山根村已經培養出39名大學生,他們中有的是循化縣的理科狀元,有的還走進了清華大學的校門。

    在鄉村振興中一展身手

    這幾年,循化縣運用國家和省級各項就業扶持政策,推動拉麵經濟的發展,循化縣的拉麵事業快速發展,拉麵匠們意識到,只有把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需求緊緊連接在一起,才能錨定發展的方向,實現個人價值,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開始返鄉創業,在鄉村振興中一展身手。

    2004年,年幼的何文清跟隨父輩到上海、深圳等城市開拉麵館,他在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帶,感受到了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2013年,何文清在廣東省深圳市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拉麵館,經營期間,何文清發現青海拉麵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而處於被市場邊緣化的尷尬境地。於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打造屬於青海的拉麵品牌。

    “如果説第一代拉麵人是青海拉麵經濟的拓荒者,我們這代人的想法不同了,他們當年外出創業是為了謀生,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拉麵行業提檔升級做些事情。”何文清説。

    2015年,何文清回到循化,依託黨和政府對創業青年的政策支持,創辦了一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並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為了提升自己對市場的判斷能力和企業的管理水平,2018年,何文清報名在國家開放大學系統地學習了經濟管理學。知識帶動企業的發展,目前,何文清的公司生産的調味品、牛肉麵底料等産品,供應全國各地4300多家拉麵館,産業輻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多個綜合産業鏈。

    幾年前,馬玉良從蘭州文理學院畢業後,便從事小型農機的研發生産。

    “這幾年,循化縣的拉麵經濟搞得紅紅火火,使得作為拉麵主要調料辣椒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我抓住這個機遇,研發出了專供辣椒種植的鋪膜播種機,受到了辣椒種植戶的歡迎。”馬玉良説。

    馬玉良大學學的是電子信息專業,他的想法是將遙感技術運用到辣椒種植上,以解決隨着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如果當初,拉麵匠重視教育,僅僅是出於改變命運的樸素想法,這幾年,他們更期待的是,通過教育實現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循化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蘇呈清説。

    尾聲

    如今的循化縣,義務教育的鞏固率達到97.28%,2022年,理科本科增長率達到25%,文科本科增長率為16%,本科上線率達到54%,越來越多的學子,帶着創業的激情,投身到鄉村振興中,教育不僅改變了新一代山根村人的命運,還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希望和夢想。(西海全媒體記者 呂錦武 朱西全 李皓)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