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半月談丨南京攜手西寧,跨越山河共赴“寧寧之約”

2023-04-04 09:19:50 | 來源: 半月談

  東西部協作是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過去6年多來,江蘇南京在東西部協作中對口幫扶青海西寧,結合高原地區所需所能發展特色産業,促進人才互動凝聚發展合力,加深交流交往鑄牢民族團結,讓南京和西寧這兩座都簡稱為“寧”的城市實現産業互補、科技互學、信息互通、人員互動,開創東西部協作發展的“寧寧協作”新模式。

  原標題:《跨越山河共赴“寧寧之約”》

  新華社記者張子琪

立足所需所能,每年投入超億元

  “一年只有半年糧,有女不嫁邊麻郎。”這句俗語描述的是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此前的景象。這裡海拔2800米,因地質特殊,當地群眾曾飽受霜凍、冰雹、乾旱等自然災害困擾,這裡也成了出名的“窮山窩”。

  2017年,邊麻溝村迎來東西部協作的發展機遇。南京市雨花&區和江寧區經實地調研,統籌東西部協作資金,以邊麻溝村原生態山林河谷為依託,打造集近千畝花海、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景區,並配套道路柏油化、給排水改造、房屋修繕等基礎設施項目。

  如今的邊麻溝村如同新生:一排排整齊的農家小院鱗次櫛比,寬敞整潔的村道穿林越嶺。夏季山花開遍,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靜謐悠然。

  景區負責人介紹,近年景區游客絡繹不絕,帶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7900多元提升至2021年的近1.5萬元。脫貧戶高生壽説:“除了在景區打零工,每年我們還能拿到2500多元的分紅款,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遜讓鄉尕漏村旅游度假景區 張子琪 攝

  南京挂職幹部、大通縣委常委、副縣長李雲説,昔日的土山溝變成網紅景點並不是發展的終點。“我們還要通過‘數字鄉村’建設,讓流量、資源、資金活起來,將大通打造成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春節過後,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萬噸級碳纖維生産基地內一片忙碌景象。碳纖維是重要的戰略性新材料,具有高強度、耐腐蝕等特性。青海“綠電”豐富,但本地消納能力不足。為此,南京幫助引進中復神鷹集團,投資50億元在西寧建設全國最大碳纖維生産基地,為青藏高原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過去6年來,南京平均每年投入幫扶資金超1億元,助力西寧特色産業發展。南京挂職幹部、西寧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博説,挖掘當地産業和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立足西寧所需,竭盡南京所能,成為“寧寧協作”新亮點。

扶志扶智結合,促進“雙向奔赴”

  為解決人才緊缺問題,南京陸續選派多批專業技術人才赴西寧開展支教、支醫、支農工作,派骨幹力量赴西寧市部分醫院、學校等擔任領導;安排800多位西寧本地幹部進修實訓,實現人才“傳幫帶培”的“雙向奔赴”。湟中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李光林説:“南京每年選派專家來院挂職互訪,解決人才和技術難題,提升醫療水平,有力推進了高原地區衞生健康事業的發展。”

  人才是發展的關鍵。對挂職幹部按“業務對口、平職安排”原則,明確分工、充分信任、賦予實職、大膽使用也是“寧寧協作”在人才深度交流方面作出的探索。

  2021年,來自南京六合區的幹部翟龍被安排擔任西寧湟源縣委常委、副縣長,分管發改、招商、文旅、農業等部門,負責當地經濟發展和項目審批事務,“這種信任讓西寧沒有本地和挂職幹部之分,都是幹事創業的奮鬥者”。在翟龍的推薦下,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黃明團隊將目光鎖定湟源縣特有農産品——馬牙蠶豆,研發出“水煮蠶豆”“軟化蠶豆皮”等食品,延長産業鏈,小蠶豆走出大西北,銷往全國。

  眼下,“南京百名專家百名博士百名企業家進西寧行動”正在火熱展開。西寧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京選派優秀幹部引機制、優秀專技人才引才智、優秀農村黨務工作者引治理方式等措施,探索“組團”幫扶、柔性引進等多種人才交流方式,進一步拓展“寧寧智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增進交流交往,激活內生動力

  青海省西寧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人才辦主任乜旭東説,東西部協作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寧寧”兩地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拓展協作領域,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礎。

  南京來的醫生張月玲(右)入戶走訪並與患者家屬交談 張子琪 攝

  西寧市少數民族群眾聚居,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南京每年組織品學兼優、家庭條件困難的西寧各民族學生代表赴南京市烈士陵園、東南大學等地參加夏令營研學活動,讓民族團結之花,扎根於交流交往交融的土壤。

  “從‘短期幫扶’到‘長期接力’,從改善民生短板到助推産業發展,從輸血到造血激活內生動力,‘寧寧協作’成效斐然。兩地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也讓各族群眾結下深厚情誼。”南京挂職幹部、湟中區委常委、副區長徐寧説。

  青海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嚴維青&&,“寧寧協作”關鍵在於將“引智”與“引治”相結合,促進東西部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為挂職幹部提供施展平台,緩解當地人才、技術、創新方面的短板,這也是東西部協作機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在。

  立足“寧寧協作”,兩地還從補鏈、強鏈、延鏈上下功夫,夯實高原産業發展基礎。一些受訪幹部&&,東西部協作不應拘泥於個別項目的投入産出比,應着眼大局“算大賬”,通過構建兩地産業對接平台,改善區域發展環境,使項目發揮“幫扶一個、帶活一片、引領一方”的作用。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9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