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踐行醫者仁心,傳承藏醫文化”——青海藏醫萬瑪近四十載的堅守

2023-03-30 21:05:50 |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西寧3月30日電(記者央秀達珍 張子琪)“我為你開了安置精華散、二十味肉豆蔻散、七味紅花殊勝丸、日輪散等藥,你回去後一定要按時吃,有什麼不舒服隨時給我留言,我會在空閒時回復你。”萬瑪耐心解釋,又主動添加了一位患者微信,患者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並不停致謝。

  2023年3月29日,青海省藏醫院醫生萬瑪(中)為患者把脈看診。(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農牧民語言不通,路途遙遠,進城看一趟病不容易,一定想方設法把他們的病治好,不能怕麻煩。”萬瑪説。58歲的藏族醫生萬瑪頭髮花白,沉靜和藹。萬瑪戴着一副眼鏡,臉上始終挂着微笑,他是青海省藏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因其醫術高明,心中始終裝着病人,多地各族群眾慕名而來。

  萬瑪出生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一個普通藏醫家庭。年輕時,他跟隨當地名藏醫和父親學習,在農牧區走訪問診。“那時候騎馬騎牛去農牧民家問診,藏藥在最原始的石窩裏炮製,連藥浴桶要背着挨家挨戶上門,非常辛苦。”萬瑪説。

  過去由於農牧區群眾健康意識薄弱,當地交通不便,導致群眾看病遠、看病難。而藏醫“簡、便、驗、廉”,一直深受農牧區群眾青睞。在父輩的熏陶下,萬瑪以解除老百姓病痛、傳承藏醫文化為己任,立志成為一名藏醫。

  2023年3月29日,青海省藏醫院醫生萬瑪(右)為患者看診。(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1984年,萬瑪來到青海省藏醫院工作,一幹就是近40年。“我剛來時,醫院是個四層小樓,只有40多人。那時,藏醫人才出現嚴重斷層,醫院的設備也只有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老三樣’。”萬瑪回憶道。

  如今,醫院開放床位530張,全院職工611人,核磁、CT、彩超、全自動生化等醫療設備一應俱全,醫院的製劑廠房能生産丸劑、散劑等22種藏藥劑型,年生産量達60噸以上,設有25個醫療醫技及輔助科室。“現在我們突破傳統診斷方法,走藏西醫結合道路。”萬瑪説。

  “做一名好藏醫,不僅要有智慧,更要心地善良。”萬瑪就是這樣做的。從偏遠農牧區走出來的萬瑪,對於牧民群眾有着與生俱來的親切感。為語言不通的患者當翻譯、幫患者&&對接轉院醫院、不厭其煩地解釋和叮囑、多次自掏腰包為困難患者墊付醫藥費……他是患者心中的好“曼巴”(“曼巴”在藏語中意為“醫生”)。

  有一次,兩歲的患者扎西不幸中了蛇毒,輾轉幾家醫院後來到青海省藏醫院就診,萬瑪了解到省內各大醫院都沒有抗蛇毒血清,便&&了甘肅省蘭州市一家醫院,可是扎西一家已花光了所有積蓄。

  “怎麼能眼睜睜看著可愛的生命在我們眼前消失。”萬瑪看孩子病情危急,便把自己卡裏的1萬元拿了出來,還和同事們一起送孩子到蘭州。經過一系列搶救治療,孩子化險為夷。“你視患者如親人,真是活菩薩。”扎西的母親激動地説。

  2023年3月29日,青海省藏醫院醫生萬瑪(左)帶徒弟上門診,傳授相關知識。(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為更好傳承藏醫文化,萬瑪將自己多年的從醫經驗傳授給年輕醫生和前來進修、實習的學生。如何更好地跟患者溝通交流、怎麼辨證施治、如何解讀檢查單和化驗單……

  “老師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為人親切熱忱耐心。他既有深厚的藏西醫學基礎,也有豐富的藏醫辨證施治經驗。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在為人處世方面,這些經驗都讓我受用一生。”跟隨萬瑪學習的青海大學藏醫學院學生拉吉卓瑪説。

  “踏踏實實做人,端端正正行醫。”多年來,萬瑪獲得諸多榮譽,包括第九屆中國醫師獎、青海省衛健系統優秀共産黨員、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個人、青海省藏醫院先進個人等。“這些年國家投入力度很大,藏醫藥發展突飛猛進,希望能繼續更好地傳承、創新、發展。”萬瑪説。(完)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