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3月29日電(魚昊)藍色的青海湖、金色的油菜花海、宛若明鏡的茶卡鹽湖……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莫家街一家文創小店裏,來自山東青島的游客張開心正在店裏挑選明信片。

展櫃上擺放的明信片。新華網 魚昊 攝
文創小店的店員汪小小向記者介紹:“這些圖案都是我們自己拍攝的,目的就是讓它們‘飛’到全國各地、全世界,讓更多人看到青海美景。我們的明信片還可以代寄,與之相匹配的還有特色郵戳,蓋在明信片上很有儀式感。”汪小小説。

游客張開心正在挑選明信片。新華網 魚昊 攝
張開心告訴記者,他在莫家街尋找美食時發現了這家小店,一個巨大郵筒很是吸引眼球。走到店內,充滿特色的文創産品讓他眼前一亮。“高原文化獨具特色。等到了夏季,我還會來感受高原美景,跟朋友們在海北草原上撒野、在青海湖畔騎行、在茶卡鹽湖打卡。”張開心説道。
和張開心一樣,很多省外游客早已規劃自己的“青海旅游路線”。記者從青海省內一些旅行社了解到,春節過後,省外游客來青旅游諮詢和預訂人數均有上漲,此外,星空研學游也受到年輕人喜愛。

(資料圖)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無人機照片)。新華網發
青海省康輝國際旅行社行政總監董偉告訴記者,今年來青旅游日期比往年有所提前,人們出游需求不斷增長,從傳統旅游方式到旅游資源的多元化、豐富化,景區、旅行社、旅游市場等開發出形式多樣的旅游産品供游客選擇。“隨着市場不斷向好發展,信心成為旅游的一劑‘強心針’,旅游政策是這劑‘強心針’的根本保障”。董偉説。
青海西域文化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黃有青介紹,近年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及相關單位發布了熱門旅游路線,以西寧市湟中區、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為代表的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以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為代表的10條紅色體驗精品線路;以青海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的水上雅丹、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為代表的10條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成為不少游客打卡的必經之地。

(資料圖)游客在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景區游玩。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隨着旅游業的復蘇,旅游從業者也忙碌起來。記者從青海湖景區和茶卡鹽湖景區獲悉,青海湖景區已在1月16日開放,由於青海湖目前還處在冰凍期,游客較少,但景區工作人員為即將到來的旅游季做準備。茶卡鹽湖景區已於3月22日開園,今年,為給廣大游客提供高品質觀光體驗,滿足游客需求,景區從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環境衞生、保障安全生産、員工崗前培訓等方面開展各項旅游服務工作。

(資料圖)航拍茫崖翡翠湖。新華網發 宋忠勇 攝
此外,記者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在旅游旺季來臨之前,青海省將開展全覆蓋、地毯式的規範整治,積極探索信用監管新模式,強化市場綜合執法監管機制建設,着力解決好旅游中“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問題。

(資料圖)航拍果洛藏族自治州冬格措納湖。新華網發 宋忠勇 攝
目前,青海省已推動形成了以青藏高原生態旅游大環線為“一環”,青海湖、三江源、祁連風光、崑崙溯源、河湟文化、青甘川黃河風情六大生態旅游協作區為“六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和唐蕃古道生態旅游廊道為“兩廊”,提升創建的一批精品旅游景點(區)為“多點”的“一環六區兩廊多點”生態旅游發展新布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産業和旅游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形成一批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

(資料圖)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牛心山。新華網發(鐵維真 攝)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馬建立&&,旅游景區是青海省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優質旅游資源,是吸引省內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在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工作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全省有A級旅游景區160家,形成了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類型多樣的景區體系。但全省旅游景區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還較為突出,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要走很長的路,景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優質産品供給、服務品質提升、游客體驗度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為推動旅游景區向精品化、規範化、智慧化方向發展,2022年9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青海省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推進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6項24條重點任務。

(資料圖)游客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安達其哈花海拍照。新華網 魚昊 攝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以推動落實《實施方案》為抓手,持續加大旅游景區建設力度。持續培育青海旅游的“金字招牌”,打造生態旅游環線,通過環線打造,帶動旅游景區在設施上再完善、産品供給上再優化、服務品質上再提升,進一步挖掘景區潛力,打響景區品牌,為景區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對新近火熱的一些“網紅”景點,積極加以引導,注重規範建設、有序管理,由低層次的景點向高品質的景區轉變,持續增強吸引力、生命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