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2月22日電(記者 柳澤興)牧民們手拿普法傳單,圍着法律顧問王延輝諮詢法律問題……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如今這樣的場景已司空見慣。
果洛州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地廣人稀,當地基層司法部門服務半徑大。近年來,青海省實施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有效幫助居住在偏遠牧區的老百姓及時得到法律援助。
青海省司法廳律師工作處處長鬧吾尖措介紹,這項工作自2018年起在全省推廣實施。為滿足基層群眾法律服務需求,保障法律顧問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市(州)、縣(區)兩級財政負擔村(社區)法律顧問補助經費,省級財政對困難地區給予一定支持。
截至目前,青海省共有146家法律服務機構、1300多名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為4664個村(社區)提供法律服務,形成了以社會律師為主,公職律師、援助律師、公證員為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補充的模式,每年提供法律諮詢5萬餘人次,實現了全省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

法律顧問王延輝(左)正在為群眾開展法律諮詢服務。(2022年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 攝)
青海延輝律師事務所主要負責果洛州的法律服務工作,並在久治縣建立了分所。
律所負責人王延輝也是一名法律顧問,“果洛地處偏遠,每年我們要去二十多次,帶着帳篷專門給牧民做普法工作。”
深入牧區多次,王延輝對於基層法律服務有新的感受。“幫助牧民群眾立下遺囑,告訴他們怎麼通過法律手段拿回工錢……有些事情我坐在辦公室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能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我想這就是我們法律顧問的意義所在。”王延輝説。
偏遠農牧區法律服務需求迫切,城鎮社區普法工作更是千頭萬緒。

法律顧問張永勇正在翻看卷宗。(2022年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 攝)
西寧市城中區天圓法律服務所的張永勇2019年被聘為法律顧問,負責3個社區和1個村的法律服務工作。最多時,張永勇加入了26個社區“鄰里牽手”微信群,每天能接二三十個諮詢電話。
社區人員組成複雜,矛盾也多種多樣,群眾有糾紛都找法律顧問,張永勇常打趣,自己變成了“萬金油”。“我本來擅長的是經濟和民事糾紛案件,但社區裏各類糾紛都不少,尤其和老人接觸後,我必須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去解釋,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提高。”張永勇説。
“現在老百姓有事知道找法,村兩委、社區依法決策的能力和意識也增強了,法律顧問解決的雖然都是小糾紛,但提供的是大服務,我們將持續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建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法律服務。”鬧吾尖措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