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中心工作,緊扣“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這一主線,立足工作實際,在有效銜接和接續推動上持續發力,做到責任不松動,力度不減弱,政策不斷檔,標準不下降。
2022年,大華鎮黨委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的有關工作要求,努力在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見實效。一是守牢底線。嚴格落實全省“2411”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持續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將全鎮25個村所有農戶納入排查對象,通過多輪排查、多級審核,及時將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5戶15人納為新識別監測戶,並針對性落實相關幫扶措施,及時剔除已消除風險戶2戶7人。同時,全面落實392戶脫貧戶落實惠民保障政策措施,全年完成604名脫貧人口勞動力就業,為脫貧戶落實77個公益性崗位,做到了對返貧致貧風險的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全鎮未出現規模性返貧致貧現象。二是鞏固成果。搶抓鄉村振興有利政策契機,多渠道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企業自籌資金,加快項目落實落地。通過持續推進湟源鄉村振興創業基地産業孵化園B區、池漢村集中養殖園提質擴量、巴漢村飼草料儲存集散中心等6個重點項目,推動全鎮産業項目發展聯農帶農能力有效提升。三是有效銜接。以實施鄉村振興“八大行動”和“三鄉工程”為統攬,通過建立健全長效落實機制,全面落實産業、就業、低保兜底等政策措施,加快實現全鎮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全鎮新增低保戶101戶184人、新申請特困供養對象5戶5人、新增在冊低保邊緣戶、支出型家庭75戶275人,讓更多困難群眾有了保障。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加大“三清一改治六亂”力度,先後組織動員黨員群眾3800餘人次,出動機械車輛1400余&次,清理河道溝渠總長約150公里、“亂堆亂放”1400余處,拆除“私搭亂建”違章建築120余座,清運垃圾廢棄物和河道漂浮物共6000余方。全面摸排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建造的農村戶廁2396座。四是示範引領。在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監測幫扶、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易地搬遷後扶、脫貧人口增收、鄉村治理等鄉村振興工作中,通過主動謀劃、先行先試,整理總結出了多項工作經驗和亮點。以“黨建+”模式抓“五治融合”,創新開展“三抓三促”工作法,培育出紅土灣民主法治示範村,探索池漢村、拉拉口村“智治+網格化”和“區域社會治理+便民服務中心”雙模式的智慧化社會治理建設,打造了“黨建+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四位一體基層綜合治理模式,群眾生活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大華鎮將緊貼全縣“圍繞一項重點工作、二項重點任務、三項重點示範、四項重點聚焦、助推五大振興”工作安排,錨定工作目標,接續攻堅奮鬥,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上&階見實效。一是聚焦成果鞏固守底線。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持續壓緊壓實責任,切實把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幫扶政策銜接好、措施落到位,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緊盯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災因意外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等“八類人群”類人群,強化動態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二是聚焦鄉村發展促增收。堅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積極落實就業政策,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打造皮繡、剪紙、釀造、泥塑、農家樂等特色勞務品牌,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通過對接南京六合區雄州街道辦事處與企業簽訂協議、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進一步拓寬群眾就業渠道,深挖就業崗位,確保脫貧人口穩定就業。三是聚焦鄉村建設穩推進。統籌資源要素,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貫徹“旅游+”理念,圍繞拉拉口至黃茂、阿家圖至牙麻岔、納隆溝至巴燕吉蓋三條溝旅游資源,規範實施7個“浪河灘”點配套垃圾處理、污水收集、無害廁所等設施,打造“浪河灘”鄉村精品游,實現以産業發展助推人居環境提升。四是聚焦鄉村治理提效能。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繼續發揮“黨建+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四位一體市域治理模式的優勢,做實“網格+警格”治理方式,讓基層黨員群眾全面參與基層治理、防火防汛等工作中。持續遏制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和文明鄉風建設,助力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五是聚焦“五大振興”總目標。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總要求,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結合大華鎮實際,統籌推進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