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油饃飄香迎春來——青海貴德縣麻吾村走訪見聞

2023-01-20 20:03:45 |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1月20日電(記者王大千 張子琪)天氣越來越冷,接訂單電話卻接到手機發燙。臨近春節,馬學忠家的油饃又供不應求。這幾天開着新買的廂式小車去縣城送貨,他喜歡路過黃河邊一大片新整理好的油菜地,“能聞到春天的味道”。

  今年52歲的馬學忠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新街回族鄉麻吾村。自從七八年前開起了“麻吾農家油饃鋪”,小村莊每逢春節前夕就會熱鬧起來,一箱箱金黃酥脆的油饃被搬到車上運往外地,馬學忠也成為村裏數一數二的致富帶頭人。

  “現在出售都是‘小套餐’,馓子、花馃馃、貓耳朵、小麻花裝一箱,8斤左右價格140元。”馬學忠説,每年連續開工時間最長的是春節前後三個月,去年賣得多,3000箱共賣了40多萬元。

  過年吃油饃是青藏高原農牧區村莊的習俗,也被當作走親訪友的禮品。

  這是1月13日在麻吾農家油饃鋪拍攝的油饃成品禮盒。(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馬學忠是本地人,二十多年前,他妻子遠嫁過來,帶來了工序更多、口感更好的油饃手藝。一開始自家吃,給親戚鄰居送,後來“馬家油饃”出了名,鄉里村外爭相品嘗,甚至有人提出花錢買。夫妻倆從中看到了商機,2015年便嘗試多做了60份,不到3天就賣光。

  “媳婦娘家的手藝,加上麻吾村自産的菜籽油、麵粉和貴德縣特産的花椒、蜂蜜,我們逐漸摸索出了和面、發面的技巧,從油溫、製作手法等關鍵環節入手,嚴把20多道工序,保證油饃的口感。”馬學忠説。

  精益求精的油饃也成為當地重點扶持的産業。新街回族鄉黨委書記張萬沛介紹,近8年來,聯點幫扶幹部一任接着一任幹,從辦營業執照到取名挂招牌,從設計包裝盒到落實項目資金,麻吾村農家油饃鋪不斷發展壯大,還帶動10余名脫貧戶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將近傍晚,忙了一天的村民韓秀梅仍坐在操作&前揉面切面,動作麻利。“幾年前丈夫患病去世,生活很難。後來入了低保,農忙時种家裏的幾畝油菜,秋天送到油饃鋪高於市場價收購,春節前後再來幹3個月,能增收五六千,供女兒上學不再發愁。”

  1月19日,在麻吾農家油饃鋪,面點師傅製作的不同花樣的油饃。(受訪者供圖)

  為進一步提升産業效益,麻吾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油菜標準化種植,還更新榨油坊設備,提供優質菜籽油專供油饃鋪。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馬學忠五年內擴建了兩次廚房,去年他爭取到鄉村振興産業資金20多萬元,購買了油煙機、大冰櫃、智能炸鍋等設備,還新建了庫房,買了小貨車。

  原材料、勞動力、技術、銷售……油饃鋪帶動麻吾村産業發展的鏈條已初步形成。從去年開始,麻吾油饃已經進入貴德縣、西寧市的一些超市,還有偶然嘗到油饃就唸唸不忘的客人從陜西、海南等地打來訂購電話。

  進入臘月才10多天,油饃鋪就已賣了26萬元,十幾人早晚不停手地忙,做出的油饃還是每天都不夠賣。馬學忠笑得合不攏嘴,他琢磨,要跟上市場需求,開春就得早下手,把送貨路上看到的那片油菜地納入原料收購計劃。

[責任編輯: 魚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0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