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月18日電(記者駱曉飛 柳澤興 陳傑)仔細聽着陣陣鑼鼓聲,高元文心裏憋了一股勁。
高元文今年57歲,是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松樹鄉湖拉海村人,也是村裏社火表演隊伍威風鑼鼓隊的領隊。
“鑼鼓隊成立得有十來年了,每年臘月,村裏人都會自發前來敲鑼打鼓,等着正月參加展演,這已經成了我們這裡不可或缺的年俗。”高元文説。
高元文回憶,新年組織社火表演在湖拉海村歷史悠久,只不過以前沒有形成規模,最多才十幾個人。
為保護傳統民俗,打造群眾文化活動亮點品牌,2020年,民和縣文體旅游局投入近25萬元,為湖拉海村打造了一支嶄新的威風鑼鼓隊,樂器、服裝一應俱全。
“我們還從山西專門邀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晉南威風鑼鼓的專業老師,為村民進行培訓指導,將本地鑼鼓技藝與非遺技藝融合起來,讓傳統民俗煥發新生機。”民和縣文體旅游局副局長白香青説。

湖拉海村威風鑼鼓隊正在排練。(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傑 攝
現在,湖拉海村威風鑼鼓隊有108人,由鼓隊、鑼隊、鈸隊、小號隊、镲隊等多支隊伍組成,此外還有舞獅、旱船等表演,加上化粧、後勤人員,整只社火隊伍有200多人,是全縣人數最多的一支社火隊。
今年,民和縣計劃再次舉辦社火展演的消息很快傳遍湖拉海村,“大家商量着一定要拿出氣勢,好好熱鬧熱鬧,爭取在展演中再拿個第一。”高元文説。
不少村民臘月剛返鄉到家,就馬不停蹄參與到社火排練中,還有不少村民人在外地,也早早就報了名。

湖拉海村威風鑼鼓隊正在排練。(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 攝
“兩軍對壘”“金龍交尾”“雙重突圍”,“跳打”“蹲打”“翻身打”……在急促的鼓點中,威風鑼鼓隊的年輕人們不斷變換陣形,鼓、鑼、鈸配合默契,眼花繚亂的舞蹈動作贏得村裏人的陣陣掌聲。
從臘月初十開始,鑼鼓隊的成員們就開始排練,每天排練5個多小時,風雨無阻。不少年輕人結束訓練回到家,肩膀早被勒出了一條紅印,但沒有人有怨言或放棄。
“威風鑼鼓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鑼鼓隊指揮張小永説,“我十四歲就開始打鼓,以前只是想著新奇好玩,現在十多年下來,越來越喜歡,這不單單是一個表演,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張小永説。

湖拉海村威風鑼鼓隊正在排練。(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傑 攝
社火表演也吸引着越來越多少數民族村民參與。卓瑪就是其中一位,她是藏族,多年前嫁入湖拉海村,在社火隊中表演划旱船已有6年。卓瑪説:“我覺得這些民俗是我們共同的文化,我要把它繼承下去。”
陣陣鑼鼓聲回蕩在湖拉海村的上空,雖是隆冬,春意卻已悄然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