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湟中宣供圖
1月15日中午12時,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現代農業科技産業園育苗中心比平日裏更顯熱鬧,村委會副主任賈貴順正在為即將進行的視頻連線忙碌着,湟中區文體旅游局副局長毛迎霞也來到了現場。
另一邊,省人大代表、玉拉村黨支部書記曹有明結束上午的會議議程後,匆匆吃過午飯便回到房間,翻開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對照着政府工作報告列出要點。
12時40分,手機鈴聲響起,賈貴順趕忙接起視頻電話:“曹書記,大夥兒都到齊了,快跟我們講講會上的好消息!”
曹有明高興地揮揮手和大家打招呼:“説實話,第一次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參會,我既緊張又激動,同時倍感責任重大。”
現代農業啟新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全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如今的青海,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穩健、基礎更加堅實、動能更加強勁。同時強調,未來五年要努力做到‘六個更加注重’,其中第一條就是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
“曹書記,那對咱們村來説,怎樣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呢?”黨員魏生祥問道。
“在我看來,高質量發展並不是抽象的概念,往大裏説,這是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往細裏講,實則關係着咱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曹有明説,“如今,我們已建成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成功入選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打造出集‘産、儲、供、銷’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發展渠道,2022年實現全村年人均收入2.3萬元。這就是咱們一起努力提升特色農産品質量,推動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果。”
聽到這裡,大家連連點頭,相互交流切身感受。青海植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胡文海從組培室出來後也立即加入“群聊”。“目前,育苗中心有67個品種,可提供優質組培脫毒苗70萬株,今年我們要再加把勁兒,爭取實現新突破,為大家種植出品質高、銷量好的草莓提供技術支撐。”
“以鄉村振興‘八大行動’為載體,全面推進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紮實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實施農業生産‘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推進‘百企興百村’行動,實施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讓農牧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曹有明將報告中有關鄉村振興的內容一一羅列出來,大家聽得十分認真。
“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在産業上見成效。我們村的設施農業、草莓種植潛力十足,要繼續積極探索科技引領新型農業發展的新路徑,升級改造舊溫室,強化育苗脫毒措施,種植出更多高品質特色農産品,為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貢獻力量。”曹有明的心中已經有了發展方向。
文旅融合賦動能
“曹書記,聽您説完,我也希望畢業後能為打響‘玉拉農家’品牌出一份力。”大學生趙錄蘭充滿期待地説,“回來前,我還邀請了朋友有空來湟中采風,看一看咱秀美湟中的好山好水。”
曹有明高興地説:“好啊!現在正需要像你這樣的年輕人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活力。咱們湟中有着厚重的傳統文化積澱和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帶動鄉村發展也是我在會上十分關注的一個內容。我想請毛局也給大家講講湟中在開創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方面的情況。”
“正如曹書記所説,文化旅游是我們湟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毛迎霞説,“現如今,湟中區積極融入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着力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不斷豐富完善文化內涵和服務功能,打造複合型高品質鄉村旅游品牌,推進傳統觀光型旅游向生態體驗型轉變,全區文旅産業已進入連片開發建設新階段。全區A級以上景點數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成功創建全省全域旅游示範區,良好的生態日益成為湟中發展文化旅游的底色。”
“這兩年,我感受比較深刻的是離咱們村不遠的西寧新華聯童夢樂園就吸引了不少人關注‘打卡’。聽説,今年過年期間還有夜場煙花秀,大夥兒都期待着呢!”村民王永生説。
賈貴順緊隨其後:“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節假日走出家門,走進鄉村。咱們玉拉村在節假日期間推出的採摘活動,這不就是在探索適合本村發展的新型觀光旅游農業産業鏈嘛!”
“對!如何把農文旅有機融合是鄉村在發展過程中邁上新&階的關鍵點。兩會結束後,我要就此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曹有明一邊説一邊記錄着。
搭乘“東”風開新局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辦好文化旅游節、旅游消費惠民季等活動,打造一批夜間消費集聚區和網紅打卡地,推動旅游業加快恢復回升,加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曹有明繼續講道。
“這真是給我們吃了一劑‘定心丸’。事實上,開闢夜間消費,延伸景區資源優勢一直在我們的計劃中。此外,我們還將立足本地特色,做好非遺開發利用,助推文化産業高質量傳承發展,為文旅市場的回暖努力。”毛迎霞説。
聽到這裡,曹有明感慨道:“近幾日我經常和何滿代表交流。作為國家級‘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非遺傳承人,他對做好技藝傳承和創新發展十分重視。我們都在思考,如何讓傳統文化獲取新的生命力,從中找尋文旅産業發展的突破口,助力鄉村振興。”
“依託東西部協作契機,2022年,咱們湟中的非遺作品和文創産品在南京市棲霞區舉辦的非遺公益展中進行了展銷,銷售額達25萬元,觀展人次達10萬餘人,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新征程,我們要將推動高質量發展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機結合起來,持續在優化産品設計,實現規模經營上下功夫,帶動手工藝人‘抱團發展’,真正讓非遺‘活’起來、品牌‘亮’起來、旅游‘旺’起來。”毛迎霞充滿信心地説。
“新的一年,全省兩會的召開讓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期待!”“報告提出的內容真是説到咱老百姓心坎兒上了!”……大家在交流中暢所欲言。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內容對我在兩會上建言獻策很有幫助,今後,我們要更加熱愛青海、建設青海、奉獻青海。”陣陣掌聲中,連線畫下句點。(記者 張慧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