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察爾汗鹽湖。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編者按:在全省各族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喜迎全省兩會之際,本報以專題報道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反映青海上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和對青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紮實推進生態文明高地、産業“四地”建設,加快建設“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青海篇章的豐碩成果,為全省兩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敬請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
五年一節點,青海高質量發展再交新答卷。
五年來,青海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結合本地資源優勢,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今天,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初具雛形。
經濟實力“穩”
三年疫情衝擊,給經濟帶來巨大挑戰。但在青海,依託清潔能源發展優勢,從産業鏈前端走到了産業鏈終端,隨着大電網建設的同步推進,不僅為全國各地送去了青海綠電“紅利”,更為青海本地經濟發展做好要素保障,助力全省拼經濟、搞建設。
五年來,青海建成全國首條輸送清潔能源為主的特高壓外送通道工程,加大清潔能源跨省跨區資源優化配置力度,完善省間送受電機制,實現跨省區清潔能源、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互補;
舉辦綠電實踐活動,持續打破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打造青海清潔轉型發展的“金色名片”;
清潔供暖示範縣建設試點擴面,農牧區群眾實現高效清潔用能;
……
青海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着‘一優兩高’戰略推進,青海清潔能源綜合開發規模明顯擴大,能源清潔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能源科技産業取得重大突破,能源市場化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清潔能源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綜合建設水平邁上新&階。”
五年間,青海保護綠水青山,手握能源資源,探索産業前沿技術,讓高原百姓端牢了自己的“金飯碗”。
今天的青海,牛肉、枸杞産量高速增長,油菜雜交育種水平國內領先,“青雜”系列16個油菜品種在全國80%以上春油菜産區種植,“青薯”系列馬鈴薯品種每年在全國推廣66.7萬公頃以上,青稞、蠶豆等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全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比增長140%,馳名商標同比增長100%。“青字號”産品越叫越響,“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蹄疾步穩。
當然,青海清潔能源發展和農牧業發展的進步是青海經濟由小變大,逐步找到發展自信和方向的一個縮影。
今天的青海,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基礎更牢、實力更穩、底氣更足、動力更強。
創新活力“強”
世界首個輸送清潔能源而建的青豫±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成功帶電外送;青海冷湖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青海科技助力生態文明取得突破,有效破解高寒地區“黑土灘”治理難題……一項項科技突破擦亮了一張張“青海名片”。五年來,隨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推動全省經濟高速發展。
産業“四地”建設,支撐其高效、快速發展的基礎正是創新活力,彰顯着我省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穩步提升。
五年來,得益於科技助推,青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步伐加快。3000噸金屬鋰生産線、萬噸磷酸鐵鋰級正極材料和萬噸6微米動力鋰電銅箔投産;國內首套年産4.4萬噸大型金屬鎂人工智能化連續鑄造線建成;3萬噸高純電熔鎂砂項目投産運行,全球最大滷水氯化鋰熔鹽電解法制取金屬鋰項目投産……
五年來,青海清潔能源技術規模加大。攻克了基於多晶硅生産的循環産業鏈結技術、太陽能熱發電多元熔鹽開發及工程化驗證、新型高效電池的産業鏈關鍵技術研究、可再生能源與儲能集成應用等關鍵技術。
五年來,青海科技文旅融合程度加深。建設海東河湟新區國家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推進實施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項目。打造熱貢唐卡文化遺産數據庫和數字化展示共享平台,建立青繡數據庫,收集青繡數字資源3萬餘件,青繡項目榮獲中國創翼優秀獎,科技文化融合形成全新産業場景。
五年來,青海農畜産品科技供給加強。初步建成“育繁推一體化”的青海現代種業科技創新模式,油菜雜交育種水平國內領先,“青雜”系列16個油菜品種在全國80%以上春油菜産區推廣種植,並輻射到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雜12號”“青雜15號”被農業部遴選為2022年全國油菜主導品種。
發展空間“廣”
五年來,青海高原迎來了一場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變革。
隨着5G等高質量網絡向農牧區拓展,目前全省100%的縣城城區和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通過網絡青海不僅實現通聯世界,更讓青海經濟快速加入“雙循環”大局。
臨近春節,海東市平安區老面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忙碌異常,只見一台全進口餃子機,在面餅與餡料的一進一出間,完成了牦牛肉水餃的製作。隨後通過精美的包裝,一顆顆圓潤的水餃被送往“盒馬鮮生”的8個城市配送點。
企業負責人朱清文告訴記者:“我們的綠色無污染牦牛肉水餃特別受外地顧客喜愛,每天10噸的水餃産量一上貨就被搶購一空。”
青海的産品優勢在於綠色、有機和品質。青海地處世界屋脊,作為“地球第三極”和中華水塔,具有獨特的産品優勢。不僅在國內市場,在國外市場“青海産”同樣備受喜愛。
回首2020年左右,青海紅黑枸杞遭遇“市場瓶頸”,“唱衰聲”不絕於耳,但是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綠色生態産業園”內,以枸杞深加工研發和生産為主的杞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卻搭乘“一帶一路”逆勢而行,敢投入,敢發展。
公司董事長説:“我們公司從起步以來就瞄準國際市場,目標是和世界做生意。即便國內枸杞市場出現小的波動,面對‘一帶一路’築起通向世界的廣闊空間,我們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記者 羋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