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政務

西寧城西:感恩奮進 砥礪前行 打造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城市窗口”

2022-09-13 18:34:07
責任編輯:潘彬彬 |  作者: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城區品質彰顯新氣質、民生福祉達到新高度……回首十年征程,砥礪奮進、步履鏗鏘、成績斐然。

        過去十年,是城西區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年。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城西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青海篇章和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以現代服務業立區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譜寫了城西區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

        這十年,經濟發展成績斐然,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城西區始終牢記發展第一要務,聚焦建設全省現代服務業高地,主動融入省市發展大局謀思路、搶機遇、抓項目,一年接着一年幹,各項指標保持穩中有進態勢,經濟總量始終位列全市首位,在全省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地區生産總值由135.26億元躍升至404.9億元,年均增長11.8%,超額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成為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唯一超400億元的區縣;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3.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5.8億元增加到14.8億元,年均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73.9億元增加至169.5億元,佔全市總額的27.1%,年均增長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大關,年均增長9.3%。

        這十年,産業結構更趨優化,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城西區始終堅持發展現代服務業、壯大新興業態、培育未來産業一體推進、“多輪驅動”,率先在全市建成三産服務中心,制定&&“四大集聚區”建設各項配套措施,京東科技、重慶大龍網等平台企業落戶西區,區域性總部達145家,實現年營業額170億元。商務樓宇53棟,年營業收入超30億元。全省半數以上金融機構集聚西區,現代金融佔比達24.6%。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現代金融和現代商貿集聚效應日益彰顯,市場主體突破4萬戶,第三産業總量位居全省區縣首位,現代産業體系初步形成。以力盟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更趨成熟,以唐道637、新華聯、萬達、大象城等為核心的海湖商圈逐漸成型,城西區已然成為全省最現代、最時尚、最宜居的活力中心。

        這十年,生態建設碩果纍纍,城區品質彰顯新氣質。城西區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聚力綠色發展,全面完成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紮實開展“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建設行動,全面推進花園城區建設,大南山綠化造林3.2萬畝,森林撫育面積30萬畝,森林覆蓋率居全省前列。實施火燒溝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生態綠谷”建設成效明顯,昔日垃圾溝變身城市後花園。率先啟動“生態互聯網+”試點工作,建立網格化大氣環境監管體系,空氣質量優良率始終位居全市前列。率先建立“1+8+N”河流管理機制,推行“河湖長制+檢察長”聯動機制,河長制經驗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圍繞最佳居住環境建設,先後完成158個小區基礎設施改造、3.6萬套老舊住宅容顏提升、7個新村建設,實現了城區風貌與居民生活的同步提升。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實施全市首個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建設,34條道路實現雨污分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鳳凰山路拉伸東西&&快速通道,北氣象巷、口福街退市還路,城區道路更加便捷暢通。主次幹道推行機械化清掃、全城清洗作業模式。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城區人居環境更加優美整潔,幸福品質之城魅力愈發彰顯。

        這十年,改革創新多點突破,發展活力呈現新勢頭。城西區始終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730項承接上級改革任務和240項區級自主創新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成立全省首個政務服務流動工作站,工作日全時段“不斷崗”、周六上午“不打烊”政務服務模式得到全市推廣。機構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等任務圓滿完成。集團化辦學、城管體制改革、醫聯體改革、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基層黨建“微綜合體”項目試點、“警城聯勤”“穿警服的社區副書記”模式為全市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的西區經驗。打造全省首家地區“文化聯盟”,産業融合化走出新路徑。依託“青洽會”“城洽會”等載體平台,全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率先建成全省首個樓宇信息平台,首創政企聯合招商模式,成立政企聯合招商分中心,先後引進項目77個,實現省外到位資金300億元。與武漢江漢等城區建立友好合作交流機制,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這十年,社會事業亮點紛呈,民生福祉達到新高度。城西區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累計投入55.54億元,實施226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民生支出均佔財政總支出的8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綠色産業孵化服務中心等一批創業就業服務基地,就業創業連續十年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率先&&精準幫扶十二條措施,兜底發放各類補助、救助金1.16億元。率先組建社區醫療衞生服務醫聯體,全力推進“3+1+N”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設提升公立醫療衞生機構11家,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8%提升到33.83%,被國家衛健委授予“全國優秀健康促進區”榮譽稱號。新改(擴)建小學、幼兒園15所,大班額比例從68%降至2%。組建全市首個學前教育聯盟,普惠園增至37所,先後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區、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稱號。建成全省首個虛擬養老院,148個愛老幸福食堂、農村互助幸福院等惠及4.6萬名老年群眾。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旅游標準化示範城市,五峰書院成為西區文化品牌。體育公園建成投用,社區(村)體育健身器材實現全覆蓋,率先在全市建成“15分鐘幸福生活圈”“10分鐘健身圈”。先後成功舉辦環湖賽、特色美食節、夏都夢想季、FIRST電影節等各類大型賽事及群眾文化活動近4000余場,接待旅游人數達4515.3萬人次,累計旅游收入達578.9億元。

        這十年,社會治理精細高效,共治共享再創新模式。城西區始終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在街道成立人大工作委員會,建立“委員驛站”,人大、政協職能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省率先打造“石榴籽家園”,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工、青、婦、殘聯等群團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實施雪亮工程和智慧西區建設,率先實現城區治安電子監控全覆蓋。全省率先建成區級反電信詐騙中心,防範電信詐騙專業化水平全面提升。成立全市首家醫患糾紛調處中心、信訪調解委員會,成功化解信訪積案36件。圓滿完成中央掃黑除惡督導整改工作,社會安全狀況及專項鬥爭群眾滿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級平台,實現政府機關、街鎮、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七五”普法終期驗收考評全市最優,榮獲全省普法先進區稱號。餐飲服務單位分類定級掛牌公示實現全覆蓋,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系,全區安全生産形勢持續平穩,完成安定和諧的社會局面更加穩固。

        這十年,黨的建設堅強有力,政治生態呈現新氣象。城西區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領袖思想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總鑰匙”“指南針”,突出與時俱進、注重學以致用,一以貫之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思想理論武裝更加深入,強化了“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幹部標準,注重在急難險重工作中選任幹部,佔比達新提任幹部的47%。率先開展城市基層黨建“微綜合體”項目試點工作,“支部建在小區”經驗在全市得到推廣。紮實推進三基建設和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實施區域化“五級聯動”黨建聯盟,創建商圈黨建、樓宇黨建品牌,建成各級黨建綜合服務中心(站)74個。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履行“兩個責任”,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整治,率先在全市探索開展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及其成員的工作,打造領導幹部廉政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同級監督邁出堅實步伐,圓滿完成監察體制改革任務。構建起“1+2+3+3N”的監督執紀執法一體化模式,培育“清廉西區”文化品牌,完成十四屆區委任期內巡察全覆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系建設,營造了西區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再次吹響了奮進新時代的進軍號角,城西區將深入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感恩奮進、拼搏趕超,挺立潮頭、實幹擔當,在實現建設“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奮鬥征程中書寫西區新擔當、作出西區新貢獻。

來源: 城西區委宣傳部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