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政務資訊

讓文化的春風拂綠田野山川

2022-05-05 17:51:39 | 來源: 青海日報

    在果洛州瑪多縣黃河鄉野牛溝,黃河源藝術團剛剛結束了一場表演。“表演得太好了,卓果舞姿很大氣,再來一個,再來一個!”熱曲村村民公確旦真一邊鼓掌一邊開心地笑道。這場演出的節目都很新穎,臺下的牧民群眾意猶未盡……

    “這個電影好看,還是新出的片子,我們農牧民現在也能像城裏人一樣在家門口看大片了。”在海北州海晏縣甘子河鄉,村民們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電影《金剛川》,為影片中的情節動容……

    這些,是全省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工作中涌現出的一幕幕場景。

    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項持久深入的民心工程,也是鞏固農村基層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舉措。自2003年以來,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在全國范圍內先後開展了九屆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的評比和表彰工作,對長期耕耘奉獻在一線、為農民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文化工作先進集體進行了嘉獎表彰,産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在歷屆評選中,青海省“雙服務”工作成績突出、成效顯著,共有74家單位獲此殊榮。

    近日,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名單公布,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綜合文化站、海晏縣農牧區公益電影放映隊等11家基層文化單位獲表彰,省委宣傳部文藝(電影管理)處獲得“組織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雙服”表彰評選工作共涉及6類基層文化建設單位,全國共有346家單位獲獎,青海省獲獎單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實現了獲獎類別的全覆蓋,展示了青海省大力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奔走一線,為鄉親們送去精神食糧

    2021年7月27日,第17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暨第13屆互助丹麻土族花兒會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開唱。丹麻鎮綜合文化站組織的花兒《唱一首花兒寬心哩》、小品《張老漢趕集》《打工》、賢孝《農村電力變了樣》、歌舞《丹麻花兒會》、千人安召非遺展示等表演精彩紛呈,現場十分熱鬧喜慶。

    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丹麻分會場活動是互助土族自治縣服務農民的品牌活動之一,迄今已連續舉辦14年,農民朋友們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展農家特産,講農家故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藝術趣味。

    瑪多,地處青海省南部、果洛州西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為了送戲下鄉,瑪多縣黃河源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足跡遍及該縣2鄉2鎮32個村(社區)。遇到演出車不能行駛的地方,他們就靠肩挑手提,轉運道具音響。劇團每年送戲下鄉50場以上,服務群眾超5000人次。2021年5月22日,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後,演職人員迅速投入抗震救災工作中,搭建帳篷、運送物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編排推出舞劇《陽光下的瑪多》,歌唱抗震救災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表達瑪多人民感恩奮進的情懷,為災後重建貢獻文藝力量。

    每年夏季,是祁連最美的季節,如織的遊客流連在壯美山水間。在這個黃金季節,海北州祁連縣民族藝術團要連續在基層演出1個多月60多場。每天少則一場,多則二三場,沒時間吃飯,大家便輪流換班;嗓子唱啞了,吃點消炎藥和咽喉片繼續上陣。每天周而復始,一個多月不間歇地演出,演職人員卻無怨無悔。“把歡樂留給別人,把辛苦留給自己,是我們劇團人的應盡職責。”2016年,祁連縣民族藝術團編排大型民族歌舞劇《天境祁連》,填補了祁連文化旅遊演藝方面的空白,已累計演出400余場次。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藝術團加緊創排了紅色舞劇《峨堡會盟》《解放祁連》,得到省內外觀眾一致好評。

    “我們對電影有特殊的感情,想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看上好電影。”1993年,汪有財夫婦成立了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夫妻電影放映隊,29年來,他們走遍了湟中區的鄉村、工地、學校、集市,累計為群眾提供公益電影服務1.8萬場(次),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夫妻電影匠”。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海南州共和縣鐵蓋鄉吾雷村村民許國強,也是以電影為媒介為當地群眾送“致富寶典”的突出代表。30多年來,許國強夫婦送電影進農村、進牧區、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累計行程20萬公里,放映7000多場,觀眾達40多萬人次,把黨和國家的政策、先進的科技知識送到了千家萬戶。

    為保障36萬農村群眾收聽廣播節目,在巍巍祁連山下,互助土族自治縣廣播電視局農村廣播電視管理站的職工們常年堅守,奉獻著光和熱。在全縣18個鄉(鎮)、265個村“戶戶通”安裝工程第一線,不管哪裏出現問題,無論白天黑夜,只要一個電話或短信,技術人員就隨叫隨到,任勞任怨。目前,互助土族自治縣調幅廣播覆蓋率達到了100%,調頻廣播和電視節目覆蓋率達到99.01%,自辦電視節目有效覆蓋率達到70%以上,廣大群眾通過“村村通”“戶戶通”直播衛星設備收看中央臺、省級衛視臺等電視節目多達57套,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他們,就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跋山涉水為群眾送去電影和演出,堅守在高山之巔保障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

    他們,就是這樣用心血與汗水奔走在雪域大地,莊廓邊,帳篷裏,是他們的歌聲、琴聲、親切的話語聲,換來了群眾的信任、期待和不舍,讓農牧民掌握了致富技能,也讓農牧區青少年開拓了視野,使得農村牧區風氣更加和順。

    傾情澆灌,基層文化建設成果豐碩

    有活動、有意思、有人氣,在西寧市湟中區西堡鎮新平村,有這樣一家備受村民喜愛的農家書屋。書屋藏書達1000余種3200余冊,涵蓋政治、歷史、黨建、農業、科技、法律、文學、醫學、少兒、科普等多個種類,4年來,村民在這裏借閱圖書達五千多人次。小小書屋,成為留守兒童的閱讀“充電器”、農民朋友的文化“加油站”,鄉村振興的“知識倉”,贏得了“全省示范農家書屋”等榮譽稱號。

    農家書屋能留住人,牧區書店也精準對接讀者需求。為讓雪域群眾在舒心的閱讀環境中徜徉書海,瑪沁新華書店施行“圖書館+書店”的“雙店”模式精準服務讀者,開辟多個閱讀區域,吸引讀者愛書讀書購書。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惠民文化服務,為當地群眾提供送書下鄉等便捷的閱讀服務。2020年至今,捐贈各類圖書300余冊,吸引3萬余人次參與。

    “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在文亭巷社區二樓,“歌之緣”合唱團20多名成員相約在此排練,66歲的合唱團團長王紅梅站在隊伍前列指揮,大家身著演出服,個個精神抖擻。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擁有群眾性文藝團體及社會組織共8家,志願者200余名,其中舞蹈隊4支,合唱隊2支,國學班1家,跆拳道培訓機構1家。每逢傳統佳節和重要節日,中心圍繞“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主題,組織各社團開展“新春送祝福”書寫送春聯、“濃情臘八粥,溫暖文亭人”、清明詩詞大會、七一文藝匯演及剪窗花、包粽子、做月餅等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為社區居民送去歡樂和文化。

    “讓文化的天空更加清朗”。去年以來,黃南州尖扎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保障行動等一係列專項行動,加強重點時段、重要區域、重點行業的執法監管,有效保障了農村文化市場的安全穩定。

    一支支基層文化隊伍就這樣堅守陣地、無私奉獻,為鄉親們送去圖書報刊,嚴格執法確保基層文化市場健康有序。

    不僅如此,近年來,青海省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服務,廣大文化工作者扎根沃土,創新作為,基層文化建設日益根深葉茂,結出累累碩果。省委宣傳部投入2700萬元,在大通、互助、貴德等9個縣開展“宣傳文化示范縣”創建活動,在建成的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的基礎上,全省宣傳文化部門累計投資4.13億元,建成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關鎮下毛佰勝村等246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省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省圖書館(二期)、省文化館、基層鄉鎮文化站、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省共有文化館54個、圖書館50個、博物館24個、鄉鎮文化站361個,構建起覆蓋省、市(州)、縣(區)、鄉(鎮)、村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形成了覆蓋全面、城鄉互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

    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專職人員2139人,社會文藝團隊2766支,常年活躍在基層舞臺。按照“一縣一品、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全省基本形成了縣縣有品牌、鄉鄉有特色、村村有亮點的群眾文化活動格局。

    文化助力,美麗鄉村展畫卷

    “照本宣科太生硬,電影一放幫大忙。”在海北州海晏縣,農牧區公益電影放映隊送到鄉村的科教致富類公益電影,被百姓們親切地稱為脫貧致富的“黃金電影”。

    在金灘鄉、哈勒景蒙古族鄉、青海湖鄉等鄉村,放映隊通過反覆放映科教片、請牧業專家現場答疑等,把放映現場變成了授課現場,受到牧民追捧,出現了場場爆滿的火熱場景。不少牧民點讚:“送油送面,不如送致富科教片。”

    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農牧區全面脫貧後,幫助農牧民提升文化素質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這方面,大通縣融媒體中心、玉樹市融媒體中心等基層融媒體單位,積極發揮“中央廚房”“根據地”作用的經驗值得借鑒。2021年,大通縣融媒體中心積極配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走村直播看脫貧》欄目,開展“公益直播,助力扶貧”直播活動,展示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了許多省內外觀眾關注,貧困村變身富裕村的曲折經歷引得網友紛紛留言點讚,直播間氣氛熱烈,藜麥種植農戶李萬全留言説:“我們生産的農産品走向了全國,我們的收入也多了,直播帶貨實話好!”活動當天,累計售出農産品85件,現場交易金額8000多元,點讚量達2萬多,線上參與互動達3萬人次。

    2021年,全省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組織成立“融媒先鋒宣傳團”,在融媒APP開設“融媒講堂”,將黨史知識“送到府”,制作推出《鏗鏘足跡》《精神尋跡》等係列短視頻,在各新媒體平臺展播,以活潑的形式展現黨的百年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開展“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迎接援鄂英雄回家”“健康大講堂”等網絡直播活動35場次,觀看人數達40余萬人次。

    現在的村民有了休閒新方式——“上直播、長見識”。村民葛存柱由衷地説:“以前我們閒了就湊到一處了暄,有時候還打麻將,現在看直播不僅能帶貨,還能長知識。”

    圍繞主題建設,很多基層文化館站都舉辦了各種形式的黨史宣講、黨史學習教育,有效地凝聚了基層群眾的精神力量。

    在青海省,像海晏縣農牧區公益電影放映隊、大通縣融媒體中心這樣,依托基層文化陣地幫助農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團體不在少數。他們以創新的舉措、實在的作為,用一場場演出,一部部電影,一縷縷書香,激發出廣大群眾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熱切盼望。一批批“雙服務”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就這樣,在我省基層不斷發揮著示范引領效應,匯聚著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為雪域大地的新時代新農村建設增添著亮麗的文化底色。

[責任編輯: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