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城西區:下足繡花功夫 織密城市治理針腳

2021-12-03 18:09:31 | 來源: 魅力西區

    城市道路暢通有序,老舊樓院煥然一新,口袋公園、巴掌綠地隨處可見…這些都是城西區城市治理看得見的名片。西區以為民、利民、惠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下足“繡花功夫”,將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到實際工作中,全面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徑,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城市治理工作精細化、長效化、常態化。

    建立“眾”治新模式,多網融合貢獻力量。城西區創新完善“五治”融和的治理方式,構建簡約高效的街道(鎮)管理體制,依託“全科型”網格服務管理體系,充分運用轄區31個社區124個紅色網格,凝聚轄區居民力量共同參與社區自治,將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作為提高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憑藉網格員對網格熟悉的地緣優勢,開展本網格的風險巡查、矛盾調解、便民服務等基層治理服務。如,城西區各鎮(街)黨(工)委持續推行“穿警服的社區副書記”工作模式,推動社區民警融入社區服務管理和基層治理,並完善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道”等機制,壓實網格服務群眾的“末梢”責任,用心聽取社情民意,真正將居民的呼聲轉為集結治理力量的哨聲;勝利路街道黨工委在此次疫情期間啟動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預案,堅持黨組織牽頭,所轄社區黨委書記擔任總網格長的方式,充分發揮網格員疫情期間&&、監測、服務、宣傳的作用,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作戰單元,體現了疫情防控群防群治的網格力量;虎&街道辦事處海晏路社區黨委在轄區各小區樓院建立“紅色網格民情驛站”,採用“民情走訪日記”“幸福樓院調查”等服務方式,聽取轄區困難群眾的呼聲,並通過分人分片社區治理,精準解決轄區居民的所盼所需。

    構建“精”治新常態,精準施策提質升級。城西區始終立足城市化率較高的區情,加快數字西區、精緻西區建設,健全完善矛盾預警、不穩定因素排查治理機制,結合垃圾分類、綜合整治、地下管網治理等重點,紮實做好為城市污染減量、為城市治理減亂、為城市管理減壓,真正把“城市治理更加精細”落到實處。如,區城鄉建設局本着“優質、高效”的原則,優化和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房屋狀況、環境質量和公建配套等,實現老舊小區燈亮、路平、管線下地、雨污分流、物業有人管、消防有保證的基礎目標,今年城西區79個老舊小區8055套改造建設項目全部開工,截至目前基本完成70個小區樓主體節能改造項目,基礎設施改造正在持續推進。區城管局採用城市管理“721工作法”紮實助力復工復産復市,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在永和大廈停車場、綠城青坤和紅星天闕愛琴海工地等地進行“街頭辦公”,實地查看市容秩序、戶外廣告、建築車輛運輸管理等環境衞生整治情況,同時督導商戶嚴格落實“門前六包”責任制,加大沿街商鋪疫情防控方面的管控力度,為全面恢復生産保駕護航。

    打開“智”治新格局,城市治理更具長效。各級黨組織依託“智慧西區”平台,推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領域的融合應用,強化城市精細化治理,加快智慧小區、智慧社區、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救助等建設,發展線上服務、社區生活服務,真正做到智慧科學城市治理。如,西關大街街道辦事處賈小社區黨委利用“智慧平安工作站”創新平台,通過VR法治大講堂、無人律所、“矛盾調節室”智能終端、法律服務觸摸一體機等方式,向轄區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互動體驗等服務,做到法律服務零距離;區稅務局搭建“紅穗·城西”智慧黨建雲平台,將黨務、宣傳、監督、納稅服務等內容有機結合,實現黨務、群眾服務的全過程數據化跟蹤,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更好地解決稅務工作“難點”“痛點”“堵點”;區醫保局在疫情期間開通綠色通道,公布醫保窗口諮詢電話,提供工作微信群、QQ郵箱受理等線上服務,通過先審批、再蓋章,容缺辦理等服務方式,讓群眾辦事少跑腿,實現疫情期間業務不停歇、服務群眾不打烊。

[責任編輯: 魚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