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融媒體報道如何出新出彩?——從火爆全網的“一張船票”談起

 

劉惟真 焦旭鋒

 

今年1月2日,新華社推出重磅融媒體産品——《2021,送你一張船票》,報道以嘉興南湖紅船為線索,長卷式呈現建黨百年來的關鍵節點和重要瞬間。H5一經發布,迅速被全網轉載置頂,瀏覽量突破4億次,成為傳媒業界2021開年“刷屏”力作的同時,也對主流媒體如何做好建黨百年的融媒體報道進行了積極探索。本文中,筆者就將以“船票”報道為切入點,就如何通過融媒體形式做好主題報道,做一些梳理總結與粗淺探討。

精心策劃,開工之前做足功課

建黨百年主題宏大,但除了追求“大而全”的宏觀敘事外,從“小而精”的切口切入,從而窺見廣闊歷史背景的方式可操作性很強,容易達到既“接天線”,更“接地氣”的效果。在主題報道策劃過程中,如果能夠發揮出融媒體報道靈活、貼近、多樣、活躍的特點,實際上更有利于傳統媒體把握住宣傳報道的“時度效”。

做好建黨百年的融媒報道,一是要對黨史學深悟透。築牢理論根基是展開融媒體主題報道策劃的第一步,策劃設計人員心中須有大局觀,對重大政治和新聞議題,反覆學習領悟,才能挖掘出更貼合主題報道內涵的新聞策劃方案,更好運用手中的素材打動受眾、守正創新,達到“見微知著”的成效。在“船票”報道中,策劃團隊認真學習黨史文獻,查詢相關文獻材料上百萬字,實地走訪南湖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等地了解“紅船”文化,同時在新華社稿庫、中國照片檔案館、各地博物館搜尋相關內容作為策劃參考,在反覆咀嚼消化後,團隊精心遴選出了南昌起義、紅軍長徵、全民族抗戰等重要節點與相應畫面,以金線勾勒的國潮插畫為表現手法進行視覺呈現,生動講述黨史經典,深入挖掘新故事,打造出既有厚度、又有新意的體驗氛圍。在設計制作的整個過程當中,團隊成員還不斷查閱歷史資料,並向黨史專家請教,反覆對文字表述和畫面進行調整。

二是要巧選切口展開報道。建黨百年歷史悠長,厚重的歷史卷軸如何展開,才既能有利于主題表達,又能夠貼近受眾心理?主創團隊在選取“切口”和“觸發點”時反覆斟酌、煞費苦心。團隊經過多次推敲,選取“紅船”作為“流動”的載體,以“船票”作為連接受眾與融媒體報道的紐帶,讓受眾透過紅船觸摸黨史、感知歷史,既有所思、又有所感,與用戶一同回顧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走出黑暗深淵,走向光明、走向復興的奮鬥發展之路,切實體悟百年來在我們身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是要合理把控報道節奏。一方面在宏觀上把握“時度效”,報道緊緊呼應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中“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的重要表述,在開年時間節點播發,營造為建黨百年獻禮的濃厚氛圍,喚醒受眾的民族自豪感、凝聚更強大的奮鬥精神與力量;另一方面,也注重微觀的“時度效”,從細節著手尋求傳播效果的“最大值”。百年黨史的時間軸較長、節點也較多,主創團隊再三調整內容節奏——文字方面,追求簡練準確而有深度的表達,採取“小標題+簡要概述”的形式,每張畫面中用短短的二三十字簡單概括,避免用戶緊盯文字、産生疲勞感;畫面方面,主創團隊簡單鋪墊後,迅速轉至互動界面與歷史長卷,詳略清晰,使用戶快速“進入狀態”,持續進行瀏覽。此外,還調整了紅船的行進速度,更符合傳播規則和用戶習慣。在開發中,做到分階段載入,為用戶打造了更流暢的瀏覽體驗。內容、美術、技術的深度交融,使得更多用戶不僅因“嘗鮮”的興趣被聚合到新媒體平臺上,更因詳實可感的良好體驗衍生分享行為。

共情共鳴,給用戶打開、分享的動力

傳統媒體報道中,新聞常常“板起面孔”,單方面地將內容“一吐為快”,忽略了用戶的心理感受與接受情況。在融媒體環境下,用戶的良性反饋和互動則是促成“爆款産品”産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為了避免“自説自話”,而是使受眾“感同身受”,融媒體形式的主題報道,必須在立穩主旨的基礎上與用戶“共鳴”,從理念思維上創新轉變,做到以“雙向溝通”取代“單向灌輸”。

一是加強精準傳播。個性化、差異化、分眾化傳播,是融媒體時代的重要特點,為了讓“船票”報道能夠融入更多不同的“圈層”,H5在設計時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用戶,推出了專屬船票“密碼”——即邀請用戶填寫出生年份,結合時間軸實時顯示出該用戶與歷史事件間的關聯,這一頗具匠心的設計成了最貼合用戶心理的互動點之一。用戶在畫面下方經常會看到,“1997年,香港回歸。這特別的一年,你6歲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14歲的你,喜歡體育運動嗎?”這樣緊密的聯繫,不僅讓用戶充滿參與感與儀式感,也加深了個人生活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的心理體驗,讓不同年齡的用戶都能在長卷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二是加強互動設置。為使媒體策劃與用戶感受“同頻共振”,“船票”設計了一係列交互體驗。用戶置身廣闊的羅布泊,可以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子試驗“發令”,見證蘑菇雲騰起、震驚世界的一刻;星辰大海之間,還可以點擊“發射”,將中國宇航員穩穩送入太空……此外,瀏覽長卷後,用戶可以手動挑選背景、生成配有自己頭像和專屬ID號的分享卡片,在拓展社交空間的同時,促進融媒體産品的“二次傳播”。一係列有趣的互動設置,不僅讓創意更“好玩”,也拉近了用戶和制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回望百年、不忘初心的思想主旨突出而不突兀。

三是豐富主題知識。“船票”報道不僅僅是受眾回顧歷史的媒介,更是一堂生動鮮活的“微黨課”。在“行船”過程中,H5加入了答題互動環節,涉及建黨年份、黨的十八大召開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哪一年等問題,每答對一道題就能夠“點亮”一顆星,突出回顧昔日奮鬥歷程、體會今日來之不易的中心主題,幫助用戶溫故知新、有所收獲,使得融媒體産品使用後並非成為“過眼雲煙”,更能“留得下、立得住”。

運營前置,好內容必須搭載好運營

互聯網時代“酒香最怕巷子深”,融媒體報道需要通過多種渠道運營,擴大影響力,才能真正發揮出融媒體的優勢和價值。“船票”報道就通過運營前置,深度運營廣泛吸引受眾、鋪開影響渠道,提升了融媒體報道的到達率和話題度。

一是“先聲奪人”,引領話題。為使更多受眾提前了解這一重磅報道的創意,創作團隊在H5正式推出前,就用設計精良的海報為産品預熱,提前展示了“紅船”意象和“船票”這一設計關鍵詞,引發話題度、關注度,“激活”用戶的想像力。“船票”H5正式上線後,策劃團隊在微博發起“#國社送你一張船票#”等話題,持續擴大報道影響力、提升輿論引導力。“看得心潮澎湃”“制作非常細心,很細節,看完之後有很多感慨”“這張船票我收下了,制作得太好了”……不少網友在話題下留言,紛紛為新穎的創意和精心的設計點讚,使報道起到了更好的傳播效果。

二是“一魚多吃”,全面覆蓋。除了主力H5報道,主創團隊還推出了長圖版、視頻版及文字版“融媒故事”等多種形式的融媒體報道産品,多種産品互相補充配合,真正做到從“相加”到“相融”。在學習強國App推出的長圖版報道《習近平主席提到的“小小紅船”,帶你見證百年征程》,閱讀量突破1200萬次,點讚量超過25萬次;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4版整版刊載《這是什麼船票?一上線“發售量”立刻破千萬!》,新華社客戶端配圖轉載,適應多種傳播形態和用戶使用方式,進一步“揭秘”船票背後的故事,客戶端瀏覽量突破160萬次,中工網、騰訊網、搜狐網、新浪網、今日頭條網等多家媒體轉載。

三是技術上“適配全網”,覆蓋全渠道。“船票”H5報道選擇了LayaBox遊戲引擎進行開發,完美解決了移動端橫屏豎屏切換難題,解決了H5在PC端及各種線下大屏的適配問題。也就是説,用戶無論在手機用微信打開H5還是在電腦上用微博打開,甚至在各種瀏覽器打開,或者是博物館大屏上觀看,都能獲得很好的體驗。

後續“破圈”,為了持續提升報道傳播力,擦亮新華社建黨百年主題報道“開篇之作”的名片,H5推出後,主創團隊還在官方微博發布抽獎活動,被抽中的幸運用戶,可獲得“百年紅色之旅”禮包——赴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深度體驗百年風雨征程。這樣的推廣方式使線上的虛擬“船票”變身為線下學習觀覽的真實“門票”,使“船票”升級為連結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的通道,激發了潛在受眾的參與熱情。

“立體”傳播,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此前,我國不少傳統媒體囿于報道傳播方式的限制,很難快速在國際輿論場佔據主動地位。然而,對外傳播報道卻容易在融媒體的“世界”尋求到“突破口”,如果對技術與內容予以有效利用整合,生動活潑的融媒講述方式將成為提升媒體國際影響力、搶佔媒體融合“資訊高地”的有效抓手。

一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融媒體報道傳播更快速便捷、容易獲取。在融媒體報道中,視頻、海報、圖片等全媒表達形式,相較于傳統文字報道,更貼近海外受眾的使用觀念,國際傳播“到達率”更高,也使對外傳播的主題內容一目了然,能夠進一步拓寬中國歷史、文化思想的傳播維度,更好在國際輿論“主陣地”發聲。

二是在建黨百年之際,通過融媒體報道進行國際傳播,也有利于設置議題,向外媒展示中國百年來發生的巨變、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人民生活的變化以及欣欣向榮的美好未來前景,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此次新華社推出的“船票”報道,就在議程設置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從翱翔太空、舉辦奧運,到高鐵飛馳、脫貧攻堅,H5通過回顧一個個經典畫面,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飛速發展與大國擔當,同時歌頌了中國人民代代傳承的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輿論引導作用。

今年1月2日,“送你一張船票”正式上線,推送後全網轉發置頂,截至目前,該産品全網瀏覽量近4億次,用戶平均停留時長達到6分03秒;稿件被390余家媒體採用,騰訊、搜狐、百度、網易等網絡媒體、客戶端在首頁置頂展示推送。新華社客戶端稿件瀏覽量超過159萬次,微信閱讀量10萬+次、點讚量3.1萬次、“在看”1.3萬次,微博超級話題瀏覽量6048萬次。

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以融媒形式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探索,也反映出受眾對融媒傳播形式的喜愛和認同。通過創新話語體係和報道形式,“船票”帶領用戶重溫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走出黑暗的深淵,走向光明、走向復興的奮鬥發展之路,使用戶置身歷史浪潮之中、感到熱血沸騰。有了融媒體的“加持”,主題報道也可以很生動;在不斷求索的過程中,相信媒體人將能夠推出更多聚人氣、有底蘊的融媒體“爆款”産品。(作者劉惟真係新華社天津分社總編室深度新聞報道中心記者,焦旭鋒係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融媒體部副主任)

 

編 輯  梁益暢

責任編輯: 劉志興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