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支援實體經濟力度不減 一季度社融增量10.24萬億元

◎記者 黃紫豪 ○編輯 陳羽

金融機構信貸穩字當頭,資本市場融資大幅增加。人民銀行4月12日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6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0.2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467億元,同比多1212億元,增長近一倍。

“一季度社融新增數量雖然少于上年同期,但仍然是季度增量的次高水準。”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在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上看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保持平穩。

阮健弘介紹,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援力度不減。一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58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一季度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24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85億元。

“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73萬億元,超出市場預期,僅同比少增1039億元,明顯高于往年的新增水準。”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新增信貸結構也有所改善,3月中長期貸款新增1.95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約4400億元和5100億元。

實際上,由于債券發行量基數較高,今年一季度企業債券凈融資同比少增;同時受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影響,政府債的凈融資同比少增較多,一季度政府債凈融資為6584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197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凈融資2409億元,比上年同期少7715億元。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介紹,今年以來,由于地方專項債額度下達時間較晚等原因,地方債的發行進度比前兩年慢一些,後續發行速度可能加快。人民銀行將對流動性進行精準調節,保持銀行體係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政府債券發行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去年我國的宏觀杠桿率出現了階段性上升。2020年我國的宏觀杠桿率是279.4%,比2019年上升了23.5個百分點。”阮健弘在回答上海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疫情期間宏觀杠桿率的上升是逆周期的政策支援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體現。

她表示,去年二季度以來,隨著經濟運作不斷恢復,經濟增速不斷回升,我國的宏觀杠桿率上升的勢頭開始明顯減緩,上升幅度逐季收窄。去年四季度宏觀杠桿率的下降表明實體經濟的活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恢復,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在明顯提升。

“未來隨著經濟向常態回歸,內生增長動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靈活、合理適度,預計我國的宏觀杠桿率將繼續保持基本平穩。”阮健弘表示。

宏觀杠桿率穩定的同時,信貸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孫國峰表示,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5.5%和38.8%。央行還在研究碳減排支援工具,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援。

“去年年末,綠色貸款的余額是11.95萬億元,其中直接及間接投向碳減排項目的貸款余額是8.08萬億元,佔整個綠色貸款余額的67.6%。”阮健弘稱。

孫國峰表示,下一步要堅持跨周期設計理念,兼顧當前和長遠,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做到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作,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 郭曉萍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