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新跨越

 

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8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雲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從全國靠後到排名第二,民用機場運營數量全國第三,全省邁入高鐵時代

雲南經濟總量的全國排名從第24位提升至第18位,全國排名持續上揚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銀 伍曉陽 龐明廣

“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雲南的千鈞囑托和殷切期待,寄托了4800萬雲南兒女的夢想和希望。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回望過去,雲南不負重托:經濟總量全國排名從第24位提升至第18位,88個貧困縣、88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礎設施短板發生根本性轉變,邊疆民族地區迎來歷史性跨越。展望未來,雲南前景無限,將在新征程上奮力書寫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新答卷。

880萬人脫貧

雲南,相傳因漢武帝時期“彩雲見于南中”得名,素有“彩雲之南”的美稱。但由于歷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雲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一組數據可見雲南脫貧任務之艱巨——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雲南就有4個;全省129個縣市區中,國家級貧困縣有88個,位列全國第一;2012年底,全省貧困人口超過880萬人,貧困發生率超過20%。

“貧困是雲南千百年來的典型特徵,擺脫貧困是雲南人民世世代代的夢想。”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説。雲南省情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于一體。四個方面因素相互交織,使得雲南脫貧攻堅的特殊性、復雜性、艱巨性在全國罕見。

如今,千年願景照進現實。2020年11月14日,雲南最後9個貧困縣宣告摘帽。至此,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8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包括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

“這標誌著,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黃雲波表示。

“90後”拉祜族青年娜四,是雲南數百萬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之一。耳戴一對亮閃閃的耳墜,腳穿一雙米白色高跟涼鞋,瘦瘦小小的身軀,讓人很難想像她曾是寨子裏唯一的女獵人。

娜四的家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這個只有17戶人家的拉祜族山寨,貧困發生率曾高達100%。

“十三四歲時我就自己上山。20米外的野豬,我一槍就能放倒。”説起自己的狩獵技巧,娜四至今十分得意。

瘦小的娜四並不喜歡打獵,“但不打獵就沒吃的。”她説,村裏人過去曾嘗試過種糧,因為不懂種植技術,只會“刀耕火種”,一年收成只夠吃幾個月。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娜四迎來命運的轉機。原本連育秧苗、撒化肥都不會的娜四一家,在扶貧幹部指導下,種下了18畝茶樹和4畝水稻。2019年,娜四家收獲了2000多公斤稻谷。“再也不用擔心斷糧了。”她説。

2020年,娜四所在的曼班三隊實現脫貧。娜四再沒去打獵。這位寨子裏唯一的女獵人,成了最後的女獵人。

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央投入雲南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達556.65億元,增幅和總量均居全國第一;對口幫扶的上海市、廣東省分別投入幫扶資金105.64億元、30.97億元,引導企業在雲南投資160億元;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中煙公司等企業投入幫扶資金超過82億元,助力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

廣大扶貧幹部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近年來,雲南累計選派4.85萬名駐村第一書記、19.47萬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雲南省外辦的楊櫻主動請纓,到金平縣長安衝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推動了長安衝村脫貧出列。她説:“能夠參與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戰役,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阮成發表示,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基礎設施突飛猛進

去年12月30日,保山市至瀘水市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同日,大理州至臨滄市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今年1月1日,麗江市至香格裏拉市高速公路通車;

1月13日,墨江縣至臨滄市高速公路通車……

歲末年初,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在雲嶺大地傳開。怒江、臨滄、迪慶,這三個曾經雲南最為偏遠的州市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至此,雲南16個州市全部通了高速公路。“秘境”臨滄還接入了全國鐵路網。

高速公路、鐵路,東中部地區的人已司空見慣。但在山區面積佔94%的雲南,“築路夢”始終是一代代人的心結。

81歲的佤族老人田學明是臨滄市第一代大學生。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火車能開進阿佤山。老人至今清晰記得,1958年,他和另外6位佤族同學搭著大貨車,一路顛簸輾轉,前往中央民族學院上學。一行人8月3日出發,8月26日才抵達北京,花了24天。“一路上很顛簸,頭暈、反胃是常事。”他説。

2020年12月30日,大臨鐵路通車當天,年過八旬的田學明激動萬分,專程趕到剛落成的臨滄站看列車發車。“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他説。

這不僅是田學明老人的夢想。早在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了建設滇緬鐵路的宏大構想。80多年前,在抗戰中緊急修築的滇緬鐵路功敗垂成,因日軍佔領緬甸,滇西人民含淚炸毀了正在修建的滇緬鐵路路基。上百年來,臨滄人民追逐鐵路的夢想從未停止。

今朝夢圓,臨滄這座邊陲小城打開了未來的想像空間,沿邊開放的潛力和優勢加快釋放。1月7日,滿載1300噸雲天化出口緬甸化肥的專列在臨滄站完成卸車,這是大臨鐵路開通後首批到達臨滄的鐵路貨物。

“緬甸化肥市場潛力巨大,大臨鐵路的開通不僅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也降低了公路運輸的不確定性影響。”雲天化集團海口磷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施永輝對貨運速度十分滿意。

大臨鐵路通車是雲南基礎設施突飛猛進的一個縮影。

基礎設施是決勝小康的重要支撐,是加快發展的重要前提。但僅在幾年前,基礎設施薄弱仍是制約雲南發展的最大瓶頸。截至2015年,雲南鐵路運營裏程不到3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約4000公里,全國排名均靠後。

就在2015年,雲南下定決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啟動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五網”五年大會戰,目標是形成有效支撐雲南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綜合基礎設施體係,從根本上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狀況。

五年來,雲南預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産投資約1.8萬億元;其中綜合交通預計完成投資1.14萬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2.4倍。2018年至2020年,雲南公路、水利投資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

前所未有的投入,換來雲南基礎設施滄桑巨變。2020年底,雲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9000公里,躍居全國第二。高鐵從無到有,以滬昆高鐵、南昆高鐵貫通為標誌,雲南邁入高鐵時代,目前運營裏程達1105公里。民用機場投入運營15個,居全國第三,其中昆明機場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已成為我國與南亞東南亞通航點最多的機場。

“基礎設施條件發生根本性變化,成為雲南百姓感受最深、獲得感最強的重要發展成果之一。”雲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周民欣説。

現代産業加速崛起

滇池之畔,昆明市鬥南村。30多年前,村民化忠義在自家田裏栽下一批劍蘭,種出鮮花拿到市面上銷售,拉開了雲南鮮花産業的序幕。他不曾料到,鬥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日後將崛起為“亞洲花都”。

“中國市場上,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昆明。”雲南鬥南花卉産業集團企劃運營總監董瑞頗為自豪。鬥南花市已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鮮切花交易市場,2019年鮮切花交易量達92.31億枝,交易額74.36億元。

每天傍晚,華燈初上,位于鬥南村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拍賣大廳內,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鮮切花採購商坐在拍賣席前,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螢幕上滾動的拍賣資訊,時而迅速敲擊鍵盤,競價購花。

“中心平均每天拍賣規模達300萬到350萬枝,高峰時每天可達800萬枝。”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總經理高榮梅説。

鬥南花市的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和出口額連續22年位居全國第一,但鬥南並不滿足于此。接下來,鬥南的目標是世界第一。昆明市呈貢區編制了建設“世界第一”花卉交易中心的工作計劃。計劃提出,鬥南花卉交易市場力爭到2022年實現交易量120億枝、交易額150億元,交易量達世界第一;到2028年實現交易量160億枝、交易額350億元,交易額達世界第一。

鮮花是雲南現代産業的一張名片。

産業興則雲南興,産業強則雲南強。雲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梁旭東介紹,“十三五”時期,雲南大力推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遊文化、資訊等八大重點産業高品質發展,部署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全力建設“數字雲南”,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技術先進、綠色安全、動態迭代的現代産業發展之路。

綠色能源優勢逐步轉化為雲南經濟優勢。2019年,能源超越煙草成為雲南第一大支柱産業。雲南省能源局副局長喬國新説,目前雲南電力總裝機已突破1億千瓦,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佔比超過90%。綠色鋁、綠色硅等産業崛起,雲南正加快形成“中國鋁谷”,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硅光伏材料生産基地。隨著自用電量大幅提升,雲南結束了水電大規模“棄水”的歷史。

綠色食品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近年來,雲南以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等8個産業為重點,全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胡波介紹,雲南農産品暢銷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境外1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出口額達47.8億美元,連續多年保持西部第一位、全國第六位。

健康生活目的地令人心馳神往。七彩雲南,素來是人們向往的“詩的遠方、夢的故鄉”。但曾經一段時間,雲南旅遊亂象頻發。雲南省文旅廳廳長曾艷説,痛定思痛,雲南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遊、無理由退貨”旅遊革命三部曲,使雲南旅遊業涅槃重生。踐行“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就叫雲南”的全域旅遊理念,打造“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半山酒店”,推進文旅重大項目,雲南文旅産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現代産業崛起支撐著雲南經濟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9年,雲南經濟總量從11720.91億元提高到23223.75億元,全國排名從第24位提升至第18位,全國排名持續上揚。

2020年前三季度,雲南生産總值完成17539.76億元,同比增長2.7%。雲南省統計局表示:“全省經濟運作呈現總體回穩、恢復加快、勢頭向好的態勢。”

站在新起點上,雲南迎來新機遇,發展潛力巨大、前景無限。隨著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雲南交匯疊加,雲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放優勢更加凸顯。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明代劉伯溫的詩篇,給了雲南無限遐想和憧憬。錨定新目標,雲南闊步邁上新征程。

 

責任編輯: 秦逗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99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