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大的戰略定力咬定創新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製造強國戰略目標,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這根主線,將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勝勢
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時就站在我們這一邊。得道多助,勢就站在我們這一邊
文 |《瞭望》編輯部
歲末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上深刻分析了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時與勢,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1月1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緊緊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各類優勢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勝勢,創造更新更大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一
1月12日,有兩則新聞令人深思。
一則新聞是:一名新華社記者在自己的海外社交媒體“臉譜”賬號上發帖,報道自己實地探訪石家莊市實施全員免費核酸檢測的見聞。海外網友一下子被“點燃”了。有網友留言:“看看人家是怎樣愛護自己的人民的……在我們這,連咽拭子都要一大筆錢……”一名叫“MorTar”的網友把這件事情上升到了制度層面:這件事情再次證明,中國共産黨具有巨大的優越性。
另一則新聞是:目睹加州殯儀館和醫院因新冠病例激增而不堪重負的景象後,CNN記者薩拉·西德納直播連線時情緒失控,一度泣不成聲。西德納採訪了洛杉磯一個因新冠肺炎在11天內相繼失去母親和繼父的拉丁裔家庭。因殯儀館超負荷,他們被迫在停車場為死去的親人舉辦葬禮。
這兩則新聞,“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對比何其強烈。
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中國抗疫時間軸,向世界清晰描繪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一個國家的執政黨和政府對生命的態度,是最有説服力的文明標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央高度重視,黨和各級政府自始至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為了搶救生命,全國約十分之一的重症醫護力量集中在武漢,約四分之一的“救命神器”ECMO集中在湖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最大的政治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這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秘訣,也是中國即將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秘訣。
先富幫後富,發達地區幫助欠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對口支援老少邊窮地區。一天接着一天干,一月接着一月幹,一年接着一年幹,一茬接着一茬幹。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時起步的中國扶貧事業,是韌性之戰,戰略定力之戰。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院士説:“共産黨員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這不是表現在口頭的,這是流淌在血液裏的,刻在骨子裏的。”正是每一個共産黨員的“無我”,匯聚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産黨。
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指路領航,中國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有着無比強大的戰略定力,有着無比強烈的必勝信心。
二
1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消息,2020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值為4.06萬億元,增長8.8%,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2.6%。其中,對美出口3.13萬億元,增長8.4%,自美進口9318.7億元,增長10.1%。
中國這份成績單,讓叫囂與中國“脫鉤”、“與中國打貿易戰很容易贏”,主張對中國“斷供”的美國政客情何以堪?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面向未來,一個14億人口的高收入國家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70多年克難前行,砥礪奮進,中國經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強筋壯骨,積厚成勢,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在大變局中掌握戰略主動,在大挑戰中用好戰略機遇,關鍵在於辦好中國自己的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就要求我們以強大的戰略定力咬定創新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製造強國戰略目標,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這根主線,將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勝勢。
要以絕大的戰略定力牢牢鎖定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優勢所在。要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釋放消費合力;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形成服務消費等新增長點,促進境外消費回流;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優化投資制度,推動儲蓄向投資合理轉化。
要以絕大的戰略定力全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大國科技競爭已上升為國家行為。我們必須加強體系建設的力量,充分發揮多學科、建制化優勢,加快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搶佔科技制高點,加快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發展,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以絕大的戰略定力培養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産業鏈供應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在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産業領域形成完整而有韌性的産業鏈供應鏈;針對我國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體、大飛機、發動機等産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實施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打牢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
三
2020年底,兩個好消息接連傳來。
11月15日,談了8年的RCEP終於簽署,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協定就此誕生。
12月30日晚上,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自2013年啟動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塵埃初定。
這兩大重磅消息,為後疫情時代世界走出經濟低迷,恢復增長,注入了強大的信心,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
這也是中國以巨大的戰略耐心,主動塑造有利於我的外部發展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所打開的新的時空窗口、機遇窗口。
什麼是時?歷史正確的一邊就是時。
什麼是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勢。
不可否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大行其道,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國際關係中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依然突出,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同樣不可否認,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大變局的趨勢和方向並未因疫情衝擊而改變,國際體系變革在困難挑戰中持續深化,多邊主義仍是國際關係主流。
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就是歷史正確的一邊,就是當今人類發展最大的時。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時就站在我們這一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當今人類發展最大的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提出的衞生健康共同體、環境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等理念,閃耀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理光芒。中國堅定不移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建設者、奉獻者,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發展的進步之道。得道多助,勢就站在我們這一邊。
時與勢站在我們一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就不可阻擋,中國和平發展的歷史巨輪就必定能駛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