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掉頭向“新”行——欠發達地區寧夏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寧東探索-新華網

大船掉頭向“新”行——欠發達地區寧夏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寧東探索

2024-05-08 08:57:17
來源:寧夏日報

  轉型迎來“及時雨”

  時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迎來一場解轉型升級之“渴”的“及時雨”——通過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培育、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力量匯聚、創新生態涵養“四大工程”,讓新質生産力在欠發達地區寧夏萌發壯大。

  2023年,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創造工業總産值近1900億元,佔寧夏地區生産總值的28.4%。“船大難掉頭”,在這片土地推動傳統能源化工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無疑是艱難的。然而,這座傳統工業基地把準“新”航向,堅定不移發展新質生産力,終使大船掉頭——全社會R&D投入強度提高到2.37%;教育部和寧夏在此共建全國首所高等研究院;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突破60%;氣相法生産聚丙烯技術等一大批技術打破國外壁壘……

  今年第一季度,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0.2%,創歷史最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4%,高於全年預期目標20.4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5%,高於全年預期目標12.5個百分點,均位居寧夏第一。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乘風破浪,向“新”而行。

  弱鳥展翅正先飛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有西北首家化工園區中試基地——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可為項目方提供從實驗室小試、車間中試到工業化生産的全流程配套服務,旨在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産實踐的“最後一公里”,千方百計培育新質生産力,為“弱鳥先飛”輸送原動力。

  “這裡代表着寧夏煤化工的未來。”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負責人王育博士&&,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工業催化和環保綠色工藝四大領域,累計引入中試項目22個。其中,北京海望有機液體儲氫項目3個月落地,一年內中試成功,目前已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産業化生産,一期項目總投資3億元。

  近日,在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微反應技術實驗室,技術員彭斌埋首製作低溫脫硝催化劑的成型劑條。他告訴記者,這一低溫脫硝技術開發項目由寧夏寧東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承擔,已完成小試反應評價、中試成型試製,今年就能實現工業化生産,屆時將對寧東乃至全國煙氣脫硝、節能減排作出重要貢獻。

  2021年,上海東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派遣十余名技術員入駐,累計投入中試費用2000余萬元,開展聚乙醇酸中試項目,破解這一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産過程中産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在1200平方米中試車間內,該技術創新中試項目順利接近尾聲,改良工藝即將應用於工業化生産。項目負責人龔一貴點讚道,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擁有場地和成本優勢,具備完善的公用工程配套,這些都是企業中試成功的重要加分項。

  王育博士介紹,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建有中試車間10座、開放實驗室20間,初步建成微反應技術實驗室和工業催化實驗室;中試項目由專人負責手續代辦、項目報批,低成本供應水電汽熱,項目全面試車後給予研發投入補助——“硬體”“軟體”都很出色,不僅許多西北企業慕名而來,還引得不少沿海大廠“西北飛”。

  甘蔗也有“兩頭甜”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不僅是創新驅動的試驗場,更是新質生産力的應用場。

  在寧夏寶廷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控室,一些樣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最左側是烏黑黏稠的危廢煤焦油,向右依次是純凈如水的苯、甲苯、二甲苯等高附加值芳烴産品。“萬變不離其宗,右邊這些化工産品都以危廢煤焦油為原料。”寧夏寶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宏林説,企業建有全國首套煤焦油及低碳烷烴循環利用裝置,那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利器。

  在黃宏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寶廷氫能管理中心,這是西北首家加氫站,站內氫氣就是危廢煤焦油制氫的副産品。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近水樓&先得月”,打造出一支由大巴、重卡、輕卡組成的氫能車隊,提供通勤、垃圾清掃等多項服務。其中,氫能大巴續航里程可達400多公里,動能強勁不遜燃油車,排放的卻是超過飲用標準的純凈水。

  目前,寧夏寶廷新能源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開發一項含碳危廢品回收新技術,正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工業化生産前景誘人。“將來,寶廷有了這項技術加持,平均每噸化工危廢品處置費能增收3000多元,製成氫氣後一噸又能賣2.3萬多元。企業能掙兩頭的錢。”黃宏林&&,甘蔗也能“兩頭甜”,這充分彰顯了新質生産力的優勢。

  國家能源集團鴛鴦湖電廠,是一家火電出身的高耗能企業,近年來精準對接寧東能源需求和一般廢棄物處置需要,實施飛輪儲能項目,安裝基於數智化綜合能源管控系統,打造發電+“十供五回”高效循環利用體系,開展蒸汽、壓縮空氣、除鹽水、灰渣石膏深加工利用以及電石渣、中水、凝結水回用等十幾項業務,與寧東企業深度融合、延鏈補鏈、協同發展。鴛鴦湖電廠綜合能源管理部副主任袁海峰介紹,去年企業綜合能源營業收入3.2億元,發電煤耗降低7.6克/千瓦時,碳排放減少20.67萬噸,實現綠色共享和互利共贏。

  轉型迎來“及時雨”、弱鳥展翅正先飛、甘蔗也有“兩頭甜”——這就是欠發達地區寧夏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寧東探索,變弱勢短板為後發優勢。

  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不斷培育新質生産力,以“新”裝上陣,驅動産業大船立潮頭。(記者 楊燾郡 杜曉星 賈莉)

【糾錯】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