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彰顯“大智慧” 寧夏裝備制造業“智”變煥新姿
2022-07-26 09:27:22 來源: 寧夏日報

  7月22日,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工人”對下線産品進行“健康體檢”。

  “數字工人”有大大的“眼睛”和靈巧的“手臂”,只見它圍著産品360度無死角地拍照、對比、分析,一番操作後,完成了産品檢測,精準地作出“合格”的判斷。

  與傳統制造業相比,人工檢測費時費力、準確性差,而在智能化生産場景下,“數字工人”的檢測高效而精準。

  “‘數字工人’是‘機器人協同+工業機器視覺’的融合。”該公司副總經理麻輝介紹,“數字工人”的視覺類似人的眼睛,機械臂類似人的手臂,數字化軟件平臺和深度學習演算法類似人的大腦,通過智能控制令“大腦”自主決策,配合瑕疵檢測軟件實現拍照、計算,從而使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工完成各種鑄件表面瑕疵檢測任務。

  煤炭行業雖幾經沉浮,但從事綜採裝備制造的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其産品卻一直處于行業先進水準。

  “越來越智能化的産品,深受市場歡迎。”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慶華介紹,目前天地奔牛集團正加快推進高端數字化制造基地建設,增強高端化、智能化、差異化産品供給能力,搭建柔性生産流程,做到資訊係統的整合、統一,實現“制造”向“智造”的轉型升級。公司“年産2000萬噸智能綜採煤炭輸送裝備”“世界首臺(套)高效節能智能控制刮板輸送機”等産品代表了世界先進水準,填補了國內空白。

  “制造”與“智造”,一字之差,産業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裝備制造業是寧夏智能制造的重點領域,經濟總量不大,但産品具有技術含量、智能化水準高和精細化、特色化新産品多的特點,是寧夏工業“小身材大智慧”的典型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寧夏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以礦山機械、清潔能源裝備、儀器儀表、鑄件鑄造、數控機床、電工電氣等為主的産業結構。隨著産業數字化的持續推進,寧夏裝備制造業“智”變煥新姿,沿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方向,涌現出一批“明星”企業、“冠軍”産品。

  共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鑄造砂型3D列印設備2022年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産品;寧夏維爾鑄造有限公司研發的中國標準動車組鋁合金枕梁作為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新型動車的試車配套器件,打破了我國高速動車組枕梁相關技術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吳忠儀表研制的超大口徑調壓裝置關鍵用閥成功應用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銀川大河數控機床研發的發動機缸套珩磨生産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西北駿馬電機、凱晨電氣等骨幹企業的研發成果在礦山機械、軌道交通、石油石化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部分産品替代進口産品……

  “近年來,寧夏裝備制造業發展逆勢上揚、快速崛起。截至2021年年底,裝備制造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83家,完成産值56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61億元,同比增長12.7%。”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科技創新加速推進,寧夏裝備制造業加速打造“硬核”競爭力。

  “科技創新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穩定保持全國牽引變壓器市場佔有率40%的領先地位。”臥龍電氣銀川變壓器有限公司是輸變電裝備制造領域重要科技創新平臺,該公司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開疆拓土。

  目前,寧夏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30%,突破增材制造、高端鑄造、精密加工、智能制造等核心技術70余項,科技創新對産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高端裝備佔行業比重達50%,高新技術産品佔行業比重達40%。”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工業互聯網賦能與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作用,裝備制造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上雲平臺企業800家,建成自治區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3家、綠色工廠16家,産業發展品質穩步提升。

  然而,由于經濟發展滯後、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寧夏裝備制造業依然存在産業整體規模小,影響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産業集群及配套協作優勢不明顯,吸納就業、吸引投資、吸收産業轉移的能力不足以及人才缺乏等短板。

  為破解發展難題,“十四五”期間,寧夏裝備制造業將重點推進高端工業母機、清潔能源裝備、智能礦山裝備、現代農業裝備、智能綠色鑄造、智能儀器儀表、電工電氣、高端環保裝備、關鍵零部件為重點的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

  “高標準、全方位打造以銀川市為核心、石嘴山市和吳忠市為兩翼的銀川都市圈先進裝備制造産業集群,把裝備制造産業打造成為推動寧夏新舊動能轉換、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點産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計劃到2025年,培育裝備制造業市場主體200家以上,實現産值1000億元。(記者 丁建峰)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