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崔榮和上六年級的女兒一同走進校園,一個繫上圍裙走進廚房,一個背着書包奔向課堂。
今年2月,興慶區掌政中學食堂由外包轉為自營,這個以“媽媽的味道”為理念的廚房,已成為200多名師生和周邊5所學校的重要營養補給站,也成為興慶區推動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升級的一處溫情縮影。
“阿姨,再來一勺番茄炒蛋,太好吃了。”

中午時分,興慶區掌政中學食堂裏熱氣騰騰、笑語盈盈。孩子們排着隊,眼裏閃着光,手中的餐盤盛滿的不只是飯菜,更是一份踏實與溫暖。
煙火氣中見初心。這份溫暖的背後,是一群特殊的“廚師媽媽”。食堂21名員工中,80%是學生家長。
“以前孩子中午在託管班,總説吃不好、吃不飽。”崔榮一邊切菜一邊笑着説,“現在能在食堂工作,看著她頓頓吃得香,心裏特別踏實。”幾個月下來,她把對孩子的愛,融進了每一道菜的鹹淡之間。
“八塊錢吃到撐!”初一學生王龍端着滿滿一碗飯,笑得燦爛。幹鍋雞腿、清炒時蔬、軟糯米飯,兩葷一素一湯的標準餐,吃完還能免費加菜加飯。“比家裏做得還對胃口!”在這間校園裏的“暖心廚房”,實惠的價格、家常的口味、管飽的分量,共同守護着孩子們正在拔節地成長。
安全,是“媽媽食堂”的另一重溫柔堅守。從食材入庫到烹飪出鍋,監控無死角覆蓋;食材優選本地備案供應商,每批必檢、源頭可溯。食品安全員每日巡查,員工持證上崗、崗前測溫,每個環節都寫滿用心。食堂還提前一週制定菜單,結合時令與學生需求,在安全與營養之間尋找最佳平衡。

“我們搭建的是透明化管理,更是家校之間的信任橋梁。”興慶區掌政中學副校長任榮介紹,學校成立家長監督委員會,每月邀請家長進廚房、參與採購詢價;通過寧教雲平台及時回應建議,形成良性互動。“食堂不僅是吃飯的地方,更是育人陣地、關懷窗口。”
未來,學校將繼續以“媽媽”般的細緻與專業,打磨菜品、守住底線,讓“媽媽食堂”成為更多孩子的校園記憶。
近年來,興慶區通過強化政府統籌、推動食堂自營、搭建智慧監管平台,以“降價提質”為核心構建三級採購與四方詢價機制,實現校園餐從“吃得飽”向“吃得好”的品質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