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連續劇《不負文明》正式上線播出-新華網

廣播連續劇《不負文明》正式上線播出

2025-11-25 10:34: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11月25日電(記者艾福梅)23日,由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指導,寧夏廣播電視台出品,寧夏廣播電視台全媒體廣播中心承制的廣播連續劇《不負文明》正式上線播出。黃河雲視客戶端以及寧夏新聞廣播、寧夏交通廣播、寧夏經濟廣播、寧夏旅游廣播、寧夏音樂廣播及其新媒體平台於當日同步播出,為廣大聽眾、網友奉送精彩劇集。

  據了解,該劇共三集,每集時長30分鐘,以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為契機,依託豐富的歷史素材和考古實證,運用廣播劇特有藝術形式,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層次豐富的音響,以場景化故事深情演繹,傳遞智慧與情感的共振,再現絲綢之路上文明互鑒的璀璨圖景。

  廣播連續劇《不負文明》聚焦“西夏木活字”“西夏瓷”“西夏陵”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遺存,從技術傳播、器物融合與歷史認同三個維度,以具象化的故事闡明“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必然性與文化延續性。該劇創新採用雙線並進手法。主線以當代學者陳志珩、馬茹飛等參加巴黎國際印刷史研討會,實證中國活字印刷起源為切入,通過嚴謹的史學考證與文物實證,向世界展示了中國12世紀已成熟的活字印刷實物——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實證,有力佐證了活字技術起源於中國的事實。副線則以西夏時期刻字司頭監孫小乙與阿依夏的情感故事為紐帶,生動串聯起木活字印刷與瓷窯技術創新等重大歷史場景,通過人物命運軌跡,結合西夏曆史研究成果,藝術性地講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為將廣播劇《不負文明》打造成精品力作,寧夏廣播電視台自2025年年初組建創作專班,製作團隊秉持嚴謹的創作態度,多次召開策劃會、劇本研討會,並實地走訪了寧夏西夏陵景區、寧夏博物館,還與西夏學研究專家深度對話,翻閱《西夏簡史》《西夏詩文全編》等文獻典籍,還對西夏時期的服飾紋樣、建築構件、民俗禮儀等細節進行考據,力求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讓廣播劇更具有聽覺衝擊力。該劇劇本歷經十余次修改完善,劇情更加跌宕起伏,人物語言立體鮮活,劇中角色,從溫文爾雅的學者、質樸直白的工匠到血氣方剛的年輕後生、持重沉穩的宣禮官,每個人的語言既高度貼合歷史語境又富含人物性格。

  該劇演員陣容實力派雲集,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王旭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著名主持人任傑、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白馬、“配音老炮” 張遙函,以及一級演員齊克建、伍鳳春等多位資深從業者傾情加盟,以深厚的專業功底為角色注入靈魂。

  劇中的音響設計尤為匠心獨運,以交響化、民族化、時代化的多維變奏與發展為核心。現代線採用宏大敘事的管弦樂織體,展現學術研究的當代視野;古代線則融入具有地域與民族特色的音樂元素,勾勒歷史的風貌與人物的命運。將歷史考據、戲劇張力與前沿的現代音頻技術深度融合的出色實踐。

  廣播劇《不負文明》原創主題歌《風雨西夏》開篇以遼闊的弦樂、合唱、中國大鼓與低沉人聲相融合,瞬間把聽眾帶入蒼茫西北。中段弦樂、長音,呼應絲路與稼穡意象。高潮部分則以交響與合唱交織,定音鼓的推進將歷史的厚重與不滅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引人回味與共鳴。

  據了解,廣播連續劇《不負文明》除了在寧夏廣播電視台所屬新聞、交通、經濟、旅游、音樂五套廣播及其新媒體平台播出外,後續還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中國之聲以及陜西、甘肅、貴州、遼寧等多家省級廣播電台播出。此外,黃河雲視、蜻蜓FM、雲聽FM、喜馬拉雅等客戶端也將上線發布,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融媒傳播網絡。(完)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