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的晨光裏,社區食堂飄出陣陣飯菜香,傳來歡聲笑語;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負責人徐美佳帶領着“好姐妹”“巧媳婦”在家門口創業致富;德寧大廈寫字樓的“石榴紅驛站”,圖書閱覽、多樣活動,成為各族職工身邊的“溫馨港灣”。
五年來,銀川大地上,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企業,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處處鋪展着親如一家的幸福畫卷。
近年來,銀川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快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市,積極構建鑄牢示範市建設工作體系,把鑄牢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同部署、一體推進,先後制定&&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鑄牢示範市、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品牌實施方案等一攬子文件,在全區率先制定建設鑄牢示範市工作指引和測評指標體系,圍繞鑄牢主線開展系列活動,讓塞上大地的民族團結之花更加絢爛、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越來越紅火。
“十四五”以來,銀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翻開新篇章。
聚焦主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從2020年2056.15億元增長到2024年2939.53億元,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大關,省會(首府)城市GDP首位度達53.4%,位居全國第一。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團結奮鬥闖出致富路,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心手相牽,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
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頤和城府社區,生活着多個民族的居民。近年來社區建設“石榴籽”民族團結主題公園、組建“石榴籽”愛心服務站、成立“石榴籽”社區警務室、打造“石榴籽”文化長廊、共築“石榴籽”志願服務一條街,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畫面生動呈現。
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斷鞏固,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
民生為本,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
交通疏堵“6+N”工程、民生“十心”實事接續實施……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從城市設施的更新完善,到住房條件的持續改善;從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到就業保障的堅實有力;從養老設施的優化升級,到托育服務的細緻入微……一項項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實事,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心田。
種種成就,是銀川市各族群眾增進“五個認同”、樹牢“四個與共”理念,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結出的碩果。
今年4月,銀川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堅持和深化“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品牌實施方案》,在全區率先推動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1661”工作體系,明確“六項提升行動”“六個家園”建設重點任務。
從2021年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着力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市目標,到2023年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納入“五個示範引領”,融入“五八”強首府戰略,再到2025年加強和深化“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品牌,銀川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向主線聚焦、向主線發力,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路徑。
今年6月,堅持和深化“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品牌座談會,探討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的銀川實踐。
“一年來,居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座談會上,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黨委書記趙耐香説:“我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各族群眾。”
“只要我身子骨還硬朗,就要繼續做好‘親情紐帶’,把‘一家親’變成甜透心的生活!”“寧夏媽媽”王菊茹講述了自己成為數十名各族大學生“乾媽”的故事。
會場內,大家暢所欲言、如數家珍,訴説着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的幸福故事。
會場外,銀川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不斷拓寬。
王菊茹、阮世忠等國家級模範人物和閩寧鎮、長城花園社區等示範樣板接連涌現;銀川市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交流發言;共享社區、頤和城府社區入選全國“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試點;“讓互聯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增量的‘銀川實踐’”獲評全國統戰系統優秀實踐創新成果。
一個個典型、一個個事例、一項項榮譽,記錄着銀川加快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市的堅實腳印。當前,銀川市累計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1個、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02個,並實現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區全覆蓋。
從鄰里互助的溫情守望到共同奮鬥的活力圖景,“和諧融居”成為各族群眾共同的生活底色,銀川多民族社區裏,溫馨動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不斷深化“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品牌建設過程中,銀川市注重推進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眾做和睦鄰居、交知心朋友,共建幸福家園,目前已培育68個“親如一家”互嵌式社區。
賀蘭縣金貴鎮聯星村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村,一度戴着“貧困村”的帽子。後來,通過打造金貴牡丹花鄉項目,村民成了農業“技術工”,吃上了“旅游飯”。如今這裡早已實現蛻變,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大關,聯星村被評為自治區特色鄉村旅游重點村,還成為了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上的一個精品景點。
銀川紮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互聯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建成“銀川石榴雲”傳播中心,創設“小寧大講堂”“手繪長圖”“銀銀帶你看銀川”等融媒品牌,線上線下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
在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體現在鄰里間的聲聲問候裏,洋溢在節日的陣陣歡歌中,更融於日常的守望相助裏。
金鳳區通福社區作為完整社區建設的試點典型,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鄰里中心,融入老年大學、老飯桌、運動健身、家政服務、親子早教、悅書房、青年驛站、烘焙教室等多種功能,成為各族居民群眾的“生活能量站”。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展望未來,銀川各族兒女將以更加鬥志昂揚的姿態唱響團結奮鬥之歌,抓牢工作主線強共同體意識、抓實主線工作強共同體建設,齊心協力把下一個五年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