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受強冷空氣影響,銀川市賀蘭縣氣溫驟降。在賀蘭縣習崗鎮紅旗村,國家電網寧夏電力(閩寧山海情賀蘭)共産黨員服務隊隊員喬小進、王凱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沿街巡視,而是根據手裏的一份“特殊名單”,徑直敲開了78歲老人何成畔的家門。
“何大爺,這幾天降溫厲害,我們專門來看看家裏的‘空氣能’設備轉得咋樣,屋裏暖和不?”一進門,喬小進一邊檢查室內溫控器,一邊關切地詢問。
屋內暖意融融,溫控器上顯示室溫24度。“熱乎着呢,就是這個開關有時候不太靈。”何成畔指着墻角的插座説道。兩名隊員立即拿出工具對老人的室內線路、漏電保護器和開關插座進行了細緻排查,並現場更換了老化的插座面板。

這種“點對點”的精準服務,源於該公司入冬以來建立的“一戶一檔”服務機制。
今年,賀蘭縣新增近1600戶“煤改電”用戶。為了讓這項惠民工程更有溫度,國網賀蘭縣供電公司在全力保障“硬體”供電能力的基礎上,將重心下沉到了服務的“軟體”。入冬初期,該公司迅速組織開展“煤改電”用戶大走訪工作,通過走訪重點篩選轄區內的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群體等重點用戶,建立了詳細的“一戶一檔”服務台賬,將老人的居住情況、緊急&&人一一登記在冊。

11月17日,隨着首輪寒潮預警發布,這份“檔案”立刻發揮了作用。該公司迅速激活應急響應,依託“網格化”服務體系,變“被動等待報修”為“主動問診”,優先對建檔立卡的特殊群體開展設備“體檢”。
“大爺,這個服務卡您收好,有啥用電的事兒,您隨時打這個電話。”臨走時,隊員們將一張便民服務卡貼在了何大爺家最顯眼的位置。
窗外寒風凜冽,屋內人心暖熱。通過“一戶一檔”的精準守護,國網賀蘭縣供電公司正在用實際行動,為農村特殊群體織起一張溫暖過冬的“安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