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中華社區“三老”議事有效助推基層治理-新華網

利通區中華社區“三老”議事有效助推基層治理

2025-11-21 12:28:05
來源:利通區融媒體中心

  因實施中引發居民分歧,中華社區朝陽小區30號樓下水道改造工程一度停滯。78歲的老黨員周立軍主動召開“板凳會”,借用“六尺巷”的典故耐心勸導,經過情理兼備的調解,矛盾順利化解,工程也得以繼續推進。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和則社區安”,鄰里關係的和諧是社區治理的基石,而這只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勝利鎮中華社區探索形成的“三老”機制發揮作用的鮮活事例之一。

  近年來,中華社區深耕基層治理沃土,將“老黨員、老退役軍人、老幹部”這支銀發隊伍化為基層治理的力量,通過組隊伍、搭平台、建機制、強激勵等一系列舉措,讓“三老”成為社區的“和事佬”,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

  中華社區注重盤活“銀發資源”,把“三老”人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轉化為“事熟、理熟、調解熟”治理效能;他們主動介入居民矛盾糾紛,耐心傾聽、細緻分析、公正調解,將不少問題化解於未發。

  社區還根據網格內“三老”人員分佈,創新組建了“四色”服務隊:紅色熱情法律普及先鋒隊、藍色安瀾治安巡邏衛士隊、橙色溫情糾紛調解家園隊、綠色溫馨居民服務貼心隊。

  這些隊伍身兼社情民意信息員、政策法律宣傳員、矛盾糾紛化解員等多重角色,滿足回應居民精神文化、便民服務、協調議事等方面需求和關切,讓居民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家住吳配小區的李生明深有體會:“上次我家水管漏水,綠色服務隊的張師傅二話不説就來幫忙修理,這樣的服務真暖人心。”

  在中華社區“鄰聚力”黨群服務驛站裏,“三老”議事廳已成為居民最愛去的解憂站。在這裡,“三老”成員用親切的鄉音土話解讀政策,以貼心的家長裏短化解心結,讓群眾溝通更有溫度。

  朝陽家園5號樓防洪排澇工程的推進過程,就充分展現了“三老”議事的智慧。該工程涉及填平廢棄地下車庫,引發部分居民疑慮。社區及時組織召開“三老”議事會,退休職工王佔彪師傅運用專業知識,耐心細緻地向居民解釋工程細節。最終形成的方案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還新增了12個停車位,贏得居民一致好評。

  聚焦矛盾預防與化解閉環機制。中華社區以網格為單位建立的8個居民微信群,覆蓋近2800名居民,並配套形成“每日摸排—清單管理—聯動化解”的工作流程。社區每日組織網格員、樓棟長與“三老”成員,通過入戶走訪、小區巡邏、微信群監督等方式開展全域摸排,對可現場化解的矛盾當場處理;對複雜問題,則上報社區並納入“每週化解任務清單”,通過“三老”議事會、多方協商會等方式合力破解。

  截至目前,中華社區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2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350余起,切實築牢了社區和諧穩定的根基。

  如今,勝利鎮中華社區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環境更加優美,鄰里關係愈發和睦。下一步,社區將繼續深化“三老”議事機制,以協商聚民心、以治理促和諧,讓“銀發力量”在基層治理中綻放光彩,持續提升治理和服務水平,營造出與鄰為善的良好氛圍。(龍文軒 王欣惠)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