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夏區充分發揮教育發展聯盟樞紐作用,精準實施政策清單、需求清單、資源清單“三個清單”服務機制,有效打破信息壁壘,暢通産學研對接通道,實現了區域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共享共贏。
受益方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寧夏工程有限公司今年聯合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柔性引進4名高層次專家組建了專業研發團隊,重點圍繞新型傳感器材料、人工智能算法等方向開展技術攻關,為成果轉化與産業升級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創新動力。
為精準對接,西夏區系統梳理各級産業扶持、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等政策146條,整理企業與高校需求清單45條,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學科優勢、科研平台及高層次人才資源48項,提升校企合作的針對性與落地效率。
目前,轄區企業與高校聯合申報的“釀酒葡萄智能植保機器人推廣與應用”“牛奶高質化深加工技術服務推廣與示範”等10個項目入選2025年自治區縣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示範項目立項名單。中交養護寧夏基礎設施智能檢測與健康運維技術創新聯合體等32個新材料、智能製造、數字信息、葡萄酒等西夏區重點發展特色産業領域校企地協同發展項目、創新載體,累計獲批西夏區産教融合獎補資金92萬元,充分展現了政校企協同創新的廣度與深度,為産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通過項目引領、資金帶動、人才支撐,不僅有效破解了企業技術難題、提升了核心競爭力,也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應用場景,逐步形成了‘企業出題、地方搭&、高校解題’的協同機制,推動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向重點産業匯聚,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西夏區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
下一步,西夏區將繼續深化“政校企”協同模式,完善教育發展聯盟運行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能級,努力將區域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為西夏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