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之花遍地開,民心浸潤幸福來!2025年以來,寧夏石嘴山市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從城市廣場到鄉村院落,從工礦廠區到校園課堂,文藝活動遍地開花,群眾參與熱情高漲,文化賦能經濟成效顯著,一幅“全民共享、全民共創”的文化繁榮圖景在塞上煤城徐徐展開。

統籌謀劃聚合力,部門協同點燃文化熱潮
文化事業的繁榮,離不開科學的頂層設計與高效的部門協同。2025年,石嘴山市委宣傳部牽頭抓總,構建“市委統籌、部門聯動、縣區落實、全民參與”的文化工作機制,整合三縣區宣傳部、文聯、文旅廣電局、文化館等多方力量,以打造“幸福你就秀起來”活動品牌為核心抓手,讓文化活動如雨後春筍般覆蓋城鄉每個角落。
這一品牌活動以“全時段、全人群、全領域”為特色,貫穿全年、覆蓋全域——
7月至8月,“燃爆盛夏 全民律動”全民健身熱舞活動在石嘴山市三縣區公園、廣場、社區同步開展,專業教練每週2次到3次下沉教學,不僅將《黃羊錢鞭》等非遺作品融入廣場舞,更通過“以賽促訓”激發參與熱情:大武口區的齊舞集訓、惠農區的“舞韻交融”大賽、平羅縣的鄉鎮培訓,讓不同年齡段的群眾都能跟上節奏、跳出風采。

7月中旬至9月下旬,“唱響賀蘭山 聲動星海湖”全民嗨歌活動,串聯起全市幹部職工歌咏比賽、原創歌曲大家唱、鄉村音樂季等子活動:平羅縣幹部職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惠農區工人演繹《咱們工人有力量》,鄉村樂隊在村口搭&開唱,歌聲裏滿是對家鄉的熱愛。
7月至11月的“戲韻流芳”戲曲票友展演,不僅匯聚市內戲迷,更邀請青海、四川、甘肅等沿黃九省區演員交流,秦腔《三滴血》、京劇《貴妃醉酒》等經典選段讓戲迷過足癮。
工礦企業職工組成合唱隊,用歌聲展現産業工人風采;機關單位幹部職工合唱比賽,以激昂旋律詮釋責任擔當,唱出為民服務的初心與熱忱;學校裏,師生同&高歌,傳遞青春朝氣與家國情懷;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合唱團,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用熟悉的曲調串聯鄰里情,讓和諧之音縈繞街巷。
圖書館舉辦少兒經典誦讀比賽,稚嫩童聲演繹千古名篇,傳遞對文化的敬畏;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師生共讀聖賢語錄、紅色篇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童心;各種主題朗誦會以鏗鏘語調重溫初心使命,訴説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鄰里誦讀分享會上,老中青齊聚一堂,或念散文佳作,或誦生活感悟,用文字傳遞溫暖。
……
貫穿7月至12月的石嘴山全市群眾才藝大秀,從國慶紅歌傳唱到中秋文藝專場,從傳統器樂展演到百姓春晚,讓每個季度都有文化盛宴。據統計,“幸福你就秀起來”系列活動累計吸引超13萬人次參與,舉辦各類子活動百餘場,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
群眾主角顯活力,精準服務築牢文化根基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石嘴山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展思想,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均衡配置”的要求落到實處,通過培育文化陣地、開展精準服務,讓群眾從“台下看”變為“&上演”,成為文化事業的主角。
——注重文化陣地培育,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間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更多載體。
“沒想到森林公園裏竟然新建了座美術館,散步到這看看畫展,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市民劉海泉由衷地感慨。由本土畫家何佔福打造的何佔福美術館9月底剛揭牌就成為市民又一休閒好去處。
在石嘴山市委宣傳部牽頭下,本土藝術家創新創造熱情被充分激發,打造了多種藝術形式的新型文化空間,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文化勝地。

大武口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陳剛剛打造的賀蘭山陶瓷藝術館、大洗美術館就是其中佼佼者。
“兩座展館比鄰而居,就建在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裏。周末帶孩子來公園逛逛,在美術館看了畫展,又到陶瓷館觀賞了許多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品,還親手做2個陶瓷杯,感覺特有成就感,度過了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完美周末。”市民徐彤説。
“美術+陶瓷”的結合,“復活”了石嘴山陶瓷技藝,更開發了“蘭山彩”系列文創産品,將賀蘭山煙雨、枸杞紅韻繪入瓷器,開設陶瓷彩繪體驗課,讓普通市民在欣賞美的同時還能親手創作陶瓷藝術品,受到了市民歡迎。
“有政策支持,還有百姓認可,我對陶瓷館和美術館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陳剛剛由衷地説。
此外,全市36個社區文化活動室、2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完成升級改造,農家書屋、文化驛站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為群眾就近參與文化活動搭建平台。
——精準化、標準化的服務,讓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門檻不斷降低。
在服務模式上,推行“群眾點單、部門接單、專業派單”,廣場舞培訓根據群眾需求選取曲目,從《這裡是大武口》等本土原創到經典健身操,滿足不同人群喜好;在專業指導上,建立“群眾文藝導師庫”,邀請戲曲、舞蹈、書法等領域專家下沉社區,開展“陪伴式”輔導;在特殊群體服務上,舉辦首屆殘疾人文化藝術節,設置文藝展演、技能展示、就業招聘等板塊,工人街社區殘疾人藝術團的非洲鼓表演、輪椅上的歌聲,展現出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傳統文化傳承上,開展“戲曲進校園”“非遺進社區”活動,戲劇家協會主席安麗莉為學生教授京劇基本功,讓《鎖麟囊》等經典選段在校園傳唱,培養的學生先後拿下2個“小梅花獎”,填補了該獎項在石嘴山的空白。
——標準化的服務體系,讓文化資源均衡覆蓋城鄉。
制定石嘴山市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建立文化活動效果評估機制,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訪談的方式收集群眾意見,動態調整活動內容。如今,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加書法培訓、文藝展演,城市居民步行15分鐘即可抵達文化活動場所,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群眾文化的根在群眾、魂在群眾,只有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從‘欣賞者’變成‘創造者’,文化才能真正有溫度、有活力、有生命力。我們將持續搭建更多接地氣、惠民生的文化平台,讓各行各業的群眾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抒發情感的渠道。在引導群眾廣泛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讓每一名群眾都成為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城市發展的推動者,把群眾的文化熱情轉化為參與城市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
文化賦能促發展,文體融合激活經濟動能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石嘴山市將文化與體育、旅游、商業深度融合,以大型活動為紐帶,讓文化文藝活動成為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實現“文化搭&、經濟唱戲”的良性循環。
大型文體活動中,文化元素的融入讓賽事更具吸引力。2025寧夏石嘴山環星海湖半程馬拉松賽事上,寧夏理工學院學生社團的啦啦操、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區藝術團的非洲鼓、舞龍隊等喜慶表演,形成一場流動的“街頭藝術節”,1.6萬名跑者在文藝表演中感受城市活力,賽事吸引近4800名外省選手參賽,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1700余萬元;2025年第六屆賀蘭山汽車摩托車越野賽暨大武口區工業文化旅游嘉年華,將工業遺址與賽車賽事結合,配套電音節、非遺展演、特色小吃市集,6天吸引30萬人次參與,帶動消費1500余萬元,其中非遺文創、地方特産銷售額佔比達30%;2025年賀蘭山金秋紅葉徒步嘉年華暨迎重陽文化系列活動以“生態保護+全民健身+文化體驗+美食消費”為核心,吸引全國游客13.68萬人次,帶動消費4500余萬元,有力推動了文旅消費升級與“秋觀葉”品牌打造。

文化産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非遺文創成為消費新熱點,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的剪紙、賀蘭石雕刻文創産品,73%由年輕游客購買;賀蘭山陶瓷藝術館日均接待游客300餘人,燒制的“蘭山彩”茶具、枸杞主題瓷器,每月均有不菲的銷量;音樂節、演唱會等文化活動拉動夜間消費, “燈塔之夜”鄉村音樂季吸引村民、游客參與,帶動周邊農家樂營業額增長35%……
政策的扶持為文化賦能經濟提供保障。石嘴山市委宣傳部印發《石嘴山市優秀文化文藝作品獎勵暫行辦法》、大武口區&&《提振消費十條措施》等,發放文旅消費券,覆蓋星級酒店、景區、文創産品;組織大中型商貿綜合體延長營業時間,開展打折讓利活動,推動“文體活動+商業消費”深度融合。如今,石嘴山已形成“賽事引流、文化聚客、消費增收”的模式,文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如炬,照亮未來。
石嘴山市以文化為筆,繪就了群眾幸福、經濟發展、城市繁榮的畫卷。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未來,石嘴山市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深耕文化事業,推動文化與多産業深度融合,讓文藝之花在塞上大地開得更加絢麗,為建設文化強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