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第二故鄉” 老知青設立獎教金支持鄉村教育-新華網

感恩“第二故鄉” 老知青設立獎教金支持鄉村教育

2025-11-14 10:35: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11月14日電(記者 艾福梅)西北的初冬,寒意漸濃,但並未阻擋洪致平再次返回寧夏的腳步,年近八旬的他,曾作為知青在寧夏待了15年,這次回來,他到銀川市永寧縣走訪城鄉中小學校,與這些年獲得“杭州知青洪致平獎教金”的優秀教師、校(園)長座談,還走進當地的高職院校分享自己辦職業院校的經驗……“這就是回家的感覺,總希望多説一點、多做一點。”這位老人説。

  1965年9月,年僅18歲剛高中畢業的洪致平從江南水鄉奔赴塞北寧夏,在永寧縣李俊鎮古光四隊插隊。當了8年農民後,他被調到當地小學任教,直至1972年回到杭州。在杭州,他繼續教書育人,先後在小學、初中、高中和高職院校當老師和校長。

  洪致平説,永寧縣是他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他教育之路的起點。那些在油燈下備課的夜晚,那些與學生並肩耕耘的日子,早已沉澱為生命中難以忘懷的印記。“寧夏的黃河水養育了我,我感恩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們。”他説。

洪致平與其設立的獎教金獲獎者座談。受訪者供圖

  2018年,幾經思考,退休後的洪致平拿出節省下來的積蓄20萬元,在永寧縣設立了“杭州知青洪致平獎教金”,每年獎勵10名扎根鄉村的優秀教師和校(園)長,到今年已是第8屆。

  “鄉村教育是我國教育最薄弱的環節,鄉村教師是最需要關愛的群體,我希望能盡我微薄的力量,讓扎根於此的鄉村教師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付出的認可和尊重。”洪致平説。

  兩年前,最早籌集的資金已經花完,洪致平又擠出了十余萬元,準備將這個獎教金獲獎人數擴大到十屆百人。

洪致平(左三)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一所高職院校走訪實訓場所。受訪者供圖

  永寧縣園藝小學的老師馬發旺是今年10名獲獎鄉村教師之一。已在這所學校從教11年的她曾因學校數學老師短缺,跨界擔任數學老師。她把玉米棒、田間秧苗帶進課堂當教具,讓數學知識與鄉村生活相融,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愛上數學。

  如今,重回美術崗位的馬發旺看到鄉村孩子美術資源匱乏,便帶着他們走進自然,用樹葉、玉米皮創作。“洪致平老師的這份鼓勵讓我堅信美育的力量,這份激勵,是一份被看見的感動。”她説。

  儘管身體還算矍鑠,但已到耄耋之年的洪致平不知自己還能回幾次“第二故鄉”。因此,他這次在寧夏停留的時間較長。“教育是‘關愛、引導、轉化、激活’,我希望自己能多走一些學校、多跟老師們交流,把自己一生積累的教育經驗傳遞給家鄉的更多教育者。”他説。(完)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