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正悄然蛻變為基層治理的“主力共建者”。
“過去,找樓棟和停車最讓我頭疼,現在好了,導視牌一目了然,小區還專門劃出了配送車停車區,我們送件更加迅速、順心了!”每日清晨,快遞員李宏駛入金星花園小區時,不再為尋找樓棟和停車位而煩惱。
這一變化得益於利通區不斷織密的社區服務網。目前,利通區的86個物業小區已統一設置樓棟導視牌和外賣快遞專用停車區,有效破解末端配送“最後一百米”難題。
近年來,利通區以構建全域友好場景為目標,持續創新工作機制與服務模式,推動新興領域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基層善治新路徑。
服務網絡的拓展不僅停留在社區。在商圈層面,利通區整合52家商戶成立“友好商圈聯盟”,依託“紅色議事廳”協調解決商圈周邊非機動車停放難、充電樁不足等新就業群體訴求。同時攜手33家餐飲商戶,推出七至八折的專屬“騎士套餐”,讓忙碌的騎手們吃得既暖心又實惠。
從社區到商圈,再到遍佈街巷的1個總站、15個驛站、50個友好商戶和多個流動站點,多層次的服務矩陣讓利通區的暖“新”服務隨處可見、觸手可及。
“以前送單時連個歇腳的地兒都沒有,如今有了驛站,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腳,真貼心!感覺咱們外賣員也被惦記着,就像有了個溫暖的落腳點。”外賣員張志偉説道。
利通區59個暖“新”驛站統一配備飲水機、微波爐、充電設備等基礎保障設施,時下已經成為騎手們奔波路上的“充電樁”與“加油站”。
而在健康保障上,利通區聯合轄區7個社區衞生服務站共建“健康護航站”,為快遞外賣人員提供免費體檢及就醫綠色通道服務。“自‘小哥專享’8折常備藥活動推出以來,已為他們節省了上萬元藥費。”一家連鎖藥店的負責人介紹説。
今年以來,利通區累計開展勞動法規講座、應急救援培訓46場,服務2300餘人次,全面提升新就業群體的職業素養與維權能力。
為激發新就業群體“主人翁”意識,利通區創新實施“騎手+網格員”雙向賦能機制,選聘30名快遞外賣人員擔任“移動網格員”,承擔社情傳遞、安全隱患上報等職責。
外賣騎手馬鑫便是其中一員。他在送餐時發現一個老舊小區的樓道內存在消防安全隱患,隨即利用“隨手拍”功能上報,問題在短短3天內便得到了迅速處理。馬鑫感慨:“以前我們只是送外賣的,現在卻感覺自己真正成了社區的一分子。戴上‘移動網格員’的袖標,心中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能用自己的奔波,為街坊鄰居的安全貢獻一份力量,特別有成就感。”
通過《新就業群體治理積分管理辦法》,利通區建立起“服務換積分、積分兌服務”的良性循環,1積分等價於1元,可在聯盟商戶直接兌換餐券或生活用品。同步開展的“先鋒騎手”“最美小哥”評選活動以及優先入黨推薦機制,進一步增強了從業者的職業榮譽感和組織歸屬感。
據統計,今年以來,利通區新就業群體通過參與志願服務和協助處理基層治理問題,已累計服務居民超過1.2萬人次,並參與志願服務268場,有效處理基層治理問題860余件,逐步實現從“治理對象”到“治理力量”的轉變。
利通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利通區將持續深化“服務換服務、信任換信任”的實踐模式,不斷豐富“利通經驗”內涵,讓每一位城市勞動者都能在這裡感受到歸屬感和幸福感,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新活力。(馬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