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工匠”鄧宏興:用“不服輸”的精神擊破“不可能”-新華網

“塞上工匠”鄧宏興:用“不服輸”的精神擊破“不可能”

2025-11-13 14:36:25
來源:寧夏總工會

  改造成型冷卻螺旋技術,通過對糊料使用風冷及水霧聯合冷卻,降低糊料溫度,冷卻效果與進口設備産生的效果接近,實現了高溫混捏、低溫成型的工藝要求,解決了制約質量的瓶頸問題;

  自行設計更換混捏機動鉸刀拉出工具,避免損壞混捏機動鉸刀的損傷,減輕維修工勞動強度,大大縮短了大修時間;

  使用國産軸成功修復了混捏機齒輪箱斷裂的進口軸,為每套設備節約成本200多萬元……

  在30多年的設備維修技術工作中,鄧宏興將外方專家口中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用“不服輸”的精神帶領同事們突破技術壁壘,開具尖端配方,在萬鈞鍛造之下熔鑄技術新突破,紮實推動鋁業向新而行。

鄧宏興正在檢修設備

  “塞上工匠”鄧宏興,國家電投寧夏能源鋁業青銅峽鋁業分公司成型二車間工人。2003年9月,鄧宏興進入陽極綜合維修車間,初進成型二車間,難題迎面而來:設備老化嚴重導致維修難度大,面對這些超負荷運轉的進口設備,鄧宏興沒有遲疑,帶着同事們直面難題。

  “維修前置,就是産能前置。”鄧宏興説。為解決難題,他和成型二車間的技術團隊以及維修班的兄弟幾乎每天都在混捏機、配料秤、成型機上研究設備運轉狀態,連續幾十個小時已是工作常態。精細檢查設備、反復查閱相關數據,最終將一個個難啃的“硬體”變成了維修技術的積澱和經驗,“專於職、勤於工、敬於業、精於技”的工匠之心也為鄧宏興在陽極設備維護戰線上鑄就纍纍碩果。

  “車間設備種類繁多,故障一旦發生,一系列設備問題集中衍生,需要依靠更多的技術尖兵。”鄧宏興説。

鄧宏興(右二)為新入職技術員講解設備操作要點

  2016年4月,一支技術精湛、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維修工隊伍——“鄧宏興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立足生産實際,創新工作室緊緊圍繞困擾指標提升、節能降耗、裝備提升、性能優化展開工作。

  “哪最急需就聚焦哪,哪最緊迫就解決哪。”工作室成員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從查閱“洋設備”説明書入手,採用頭腦風暴等方法,不斷進行方案論證、評估系列工作,解決了制約生産的瓶頸問題。自成立以來已經完成小改小革技術創新、進口設備國産化改造、科技創新項目60余項,為公司安全生産排除各項疑難雜症,創造直接經濟效益上百萬元。

  隨着一個個故障被及時清除,生産線全線“提速”,成果的“含金量”也在持續攀升:2019年2月,改進設計更換混捏機動鉸刀拉出工具,避免損壞混捏機動鉸刀的損傷,減輕了維修工勞動強度,大大縮短了大修時間;2019年7月,通過焦油高溫燃燒系統完成廢焦油燃燒,實現電捕廢焦油無害化處理,減輕廢焦油處理的環保壓力,燃燒滿足焙燒工藝曲線升溫要求;獨自完成風冷式噴嘴的設計,延長煅燒回轉窯天然氣噴嘴使用壽命,增加現場生産平穩連續性,保證了煅後焦質量;對煅燒系統回轉窯進行定期測量,保證煅燒設備運轉正常,延長設備運轉周期,保證設備壽命……各項成果也轉化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石。“鄧宏興勞模創新工作室”也被先後評為“自治區級技能工作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鄧宏興(中)為新入職技術員講解設備操作要點

  目前,工作室共培養6名高級技師、9名技師、2名鋁電公司“希望之星”、3名鋁電公司“未來之星”、2名鋁電公司勞模、2名青銅峽分公司勞模,成為了維修主要技術骨幹培訓基地。

  “越來越多的技術骨幹成為了車間陽極生産線設備運轉的護航員,‘不服輸’的精神已經從個人傳承到了工作室,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攻破更多‘不可能’,成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最硬的拳頭’和‘最堅實的後盾’。”鄧宏興説。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