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而言,她在哪,家就在哪;對於她來講,我在哪,家就是哪。夫妻同心才叫家。”
“我們那個年代不知道啥叫‘儀式感’,但我們彼此信任、互相理解換來的是長相守……”
11月8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團委組織開展的“青春團相聚 新風共良緣”青年聯誼暨抵制高額彩禮公益活動上,一對金婚夫婦、一對銀婚夫婦向現場單身青年分享婚姻長久保鮮的秘訣,180余名單身青年在見證中期待相遇。

本次活動是自治區團委開展青年相親交友活動和推進高額彩禮專項治理“青年新風行動”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自治區團委堅決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的工作部署,以“青年新風行動”為重要抓手,在婚戀交友服務、高額彩禮治理、婚俗文明倡導等方面協同發力,在廣大青年中推動形成“輕彩禮、重感情、尚文明”的婚戀新風尚,讓婚姻幸福不再被彩禮“綁架”。
提前介入為“高額彩禮”降熱度
“年輕人成家不容易,得從長遠考慮,不能讓彩禮壓垮婚後生活。”石嘴山市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接線員張長江與平羅縣一對新人父母反復溝通,逐漸扭轉他們對彩禮的固有認知。經過20天的持續溝通,這對新人彩禮降至象徵性的1.1萬元。
在自治區團委的統籌推動下,全區各級團組織將“早發現、早介入、早引導”作為專項治理的關鍵環節,在全區深入摸排了12.82萬戶農村適婚青年家庭,並建立婚戀意願、彩禮預期等信息的“一戶一檔”動態管理&賬,為高額彩禮治理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

針對彩禮預期較高、婚戀矛盾突出的家庭,基層團幹部、志願者組建了“監督員隊伍”,通過入戶宣講政策、分享典型案例、算清經濟賬的方式化解群眾顧慮。針對農村大齡未婚青年尤其是少數民族青年交友渠道窄、擇偶範圍小的問題,各地統籌鄉賢能人、公益紅娘等力量,搭建跨區域、跨民族婚戀服務橋梁,促成漢族與少數民族青年結婚1736對,婚戀新風成了民族團結的“新紐帶”。
優化服務讓“結婚不難”變現實
中秋、國慶、元旦等重要節點,全區各級團組織開展的各類交友聯誼、集體婚禮接連舉辦——9月13日,銀川市賀蘭縣“戀愛的夏天”活動中,100余名單身青年通過游戲互動、婚戀課堂等環節,在尋找愛情的同時,感受文明婚俗的魅力。“不僅認識了聊得來的朋友,更明白了真愛比排場重要的道理。”參與此次聯誼活動的年輕人收穫滿滿。

“不用掏中介費,還有專業紅娘&&牽線,這樣的服務太實在了!”8月23日,中衛市沙坡頭區“古韻七夕·鵲夢同心”主題活動中,“民族團結紅娘角”為有意深入交流的單身青年牽線搭橋。在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文明實踐專項賽”中,“這個紅娘不太俗”等30余個優秀志願服務項目脫穎而出,200余名公益紅娘扎根農村,為青年提供免費婚戀服務,杜絕了“婚托”“天價中介費”等亂象。
除了牽線搭橋,各級團組織還瞄準“結婚成本高”的痛點,推出一系列便民惠青服務,為“零彩禮、低彩禮”新人提供婚慶折扣服務,為有創業意願的青年在創業貸款、産業扶持上給予政策傾斜,在團員發展、推優入黨等方面傾斜等,讓青年輕裝上陣追求婚戀幸福。
新風浸潤讓“彩禮減負”成共識
9月1日,固原市涇源縣“辯題明思·新風共踐”抵制高價彩禮——倡樹文明新風主題辯論賽上,正反雙方辯手圍繞“彩禮對婚戀決策的影響”等關鍵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妙語連珠間盡顯青年智慧,類似的主題活動比比皆是。

在農村一線,基層團幹部、青年講師團成員挨家挨戶上門宣講“零彩禮、低彩禮”婚育政策,清晰講解着符合當地實際的倡導性標準;在大學校園裏,28萬餘名高校畢業班青年通過“樹立正確婚戀觀”主題團課,真正理解了健康理性觀念對於婚姻幸福的重要性;在社區、廣場,青年志願者們通過宣傳海報,向群眾傳遞着新式移風易俗理念;此外,各級青聯、青企協等組織積極開展領域內青年承諾踐諾倡議活動,文明、健康、理性的婚嫁理念正像和煦的春風,吹遍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
“要是按最初40萬的彩禮,我這婚可能就黃了!”想起自己的“減負婚事”,吳忠市同心縣“零彩禮、低彩禮”先進典型羅小龍由衷感慨。去年羅小龍與未婚妻籌備結婚時,岳母按當地行情提出40萬彩禮時,讓務農的父母犯了難,團縣委幹部和村幹部幾次上門,用政策解讀、案例分享打開了岳母的心結,最終羅小龍結婚的彩禮也降至8萬元。羅小龍的順利成婚,得益於自治區團委開展的“青年新風行動”。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29起高額彩禮問題線索經“高額彩禮監督員”隊伍和寧夏“12355”青少年服務台共同干預處置,其中多起經過團組織干預降至各地倡導標準內。
隨着“青年新風行動”的逐漸深入,如今寧夏農村,“零彩禮結婚”的紅榜貼滿村口,集體婚禮的喜糖甜了鄰里,曾經因彩禮引發的爭執少了,祝福新人的笑聲多了。這場浸潤在鄉土間的婚俗變革,正讓“幸福婚姻與彩禮無關”的觀念深入人心,也讓更多家庭在輕裝上陣的婚姻裏收穫穩穩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