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騰籠換鳥”盤活低效用地 為高質量發展拓空間增動能-新華網

寧夏:“騰籠換鳥”盤活低效用地 為高質量發展拓空間增動能

2025-11-05 18:24:51
來源:寧夏自然資源廳

  近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十四五”期間,寧夏通過大力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全區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累計下降16.9%,超額完成預期目標,以土地資源的“精耕細作”為高質量發展拓出了新空間。這背後,是一場關於土地資源的“效率革命”,也是寧夏通過“騰籠換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強化處置 喚醒“沉睡”的資産

  面對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擠佔發展空間的難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嚴格落實“增存挂鉤”機制,利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系統實現全程監管;另一方面,分類確定盤活目標,聯合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建立司法查封閒置土地清理處置聯動機制,對涉法涉訴土地推進“快審快執”,有效提升了盤活質效。“十四五”以來,全區處置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高達37.91萬畝,2024年閒置土地處置率更是躍居全國第6位。

  精準再開發 一地一策“點土成金”

  針對情況各異的低效用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多項專項政策,建立低效用地數據庫,並全面推行“一地一策、一事一議”的精準盤活模式,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分割轉讓、出租、收回收購多種政策措施,提高存量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水平。

  在吳忠市,一幅歷經兩次企業破産、面積達103.64畝的工業用地長期沉睡,當地政府將其納入低效用地數據庫後,支持新企業通過資産拍賣取得土地使用權,建成了集智慧物流、能源供應等六大功能於一體的長燃智能物流園。鹽池縣通過“分類處置+二次招商”,引進企業投資6500萬元,將工業園區內20余畝因企業停産而形成的工業“僵屍地”用於建設伴生氣凈化項目,讓閒置廠房和土地重獲新生,更實現了向清潔能源産業的轉型升級。

  低效用地再開發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更深刻影響着社會民生與城市面貌。銀川市通過“政府主導+規劃引領+政策賦能”的模式,將原崑崙建材城地塊成功盤活,用於建設華興高級中學,新增2100個學位,有效緩解了區域教育資源緊張問題;石嘴山市引導原土地使用權人進行整體開發,將老舊廠區“鍋檢所地塊”改造為書香文苑商住小區,新增住宅336套,優化人居環境,成為政企聯動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的典範。

  激活二級市場 暢通要素流動“血脈”

  為讓土地資源在流動中實現最優配置,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着力健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轉讓、出租、抵押機制,並建成了國家-自治區-市-縣四級互聯互通的線上交易&&,讓土地要素“活”起來、轉起來。“十四五”以來,全區土地二級市場累計完成交易2102宗,面積達15.87萬畝。市場的活躍直接反映在開發區效益的提升上:2024年,全區開發區工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較2020年增長17.91%,地均稅收增長57.10%。

  “盤活低效用地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對於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寧夏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十五五”期間,將持續深化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通過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強化跨部門協同、開展實地督導等舉措,全面推進“盤活增值”。同時,將積極指導銀川市、鹽池縣按照國家部署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圍繞規劃統籌、收儲支撐、政策激勵與基礎保障四大方面探索創新,力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寧夏經驗”。

【糾錯】 責任編輯:張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