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寧夏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取得重要突破-新華網

“十四五”期間寧夏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取得重要突破

2025-11-04 09:12:31
來源:寧夏自然資源廳

  11月3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十四五”以來,寧夏縱深推進礦産資源綠色勘查開發,在保障能源資源供應鏈安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守護好青山綠水,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編制《寧夏礦産資源總體規劃》《煤炭硅石及關聯産業安全發展十年戰略規劃》等重要規劃,為礦産資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繪就了清晰的“路線圖”。在此基礎上,寧夏縱深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序實施煤炭、煤層氣、頁巖氣、鈷礦、鈾礦、硅質原料等637個勘查項目,查明煤炭資源量37.83億噸、石灰岩8.84億噸、石膏11.44億噸。其中,中衛北山成功納入國家級鈷礦重點勘查區,賀蘭山正義關鄂博梁地區硅質原料勘查納入國家重點勘查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資源保障。

  在築牢資源基礎的同時,寧夏着力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序出讓煤炭採礦權15個,新增資源量47.3億噸、新增産能近3000萬噸,推動全區煤炭年産量歷史性突破1億噸大關,能源“壓艙石”作用更加穩固。寧夏煤層氣開發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出讓石嘴山和韋州兩個煤層氣探礦權,其中石嘴山煤層氣年産量突破800萬立方米,打開了清潔能源接續發展的新空間。此外,寧夏還首次受自然資源部委託,出讓六盤山和銀川盆地油氣資源探礦權,為完善區域能源結構、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在資源保護開發方面,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紮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制定了《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針對煤炭、砂石土等不同礦種分類明確建設要求,構建起科學規範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引導礦山企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目前,全區已建成綠色礦山54家,其中國家級10家、自治區級44家,礦業發展“含綠量”顯著提升。昔日礦坑裸露、塵土飛揚的場景正被綠意盎然、整潔有序的現代化礦區所取代,初步形成了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共贏的良好局面。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