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落幕。寧夏展區以220平方米的精巧空間,20余家企業近千件文旅産品,生動呈現了“閩寧協作謀發展·文旅融合譜新篇”的深刻內涵。
步入寧夏展區,濃郁的“塞上風情”撲面而來。展館設計巧妙提取了沙漠金、葡萄紫、枸杞紅等寧夏特色色彩,不僅呼應了當地富集的自然資源,更將“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歸來不看沙”“世界葡萄酒之都”“世界文化遺産地”等文旅品牌理念融入展陳空間。

展區中,寧夏的“寶藏好物”依舊實力圈粉。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中寧枸杞、馥鬱八寶茶勾勒獨特“味覺地圖”。沙畫藝人在現場繪就黃河大漠的壯闊,麻編、面塑等非遺産品展現傳統技藝活力。寧夏博物館文創將西夏陵、賀蘭山岩畫等文化符號轉化為“潮玩”。VR體驗《神秘的西夏陵》持續火爆,讓觀眾“穿越”千年觸摸“星星故鄉”的歷史厚重。
豐富的現場演藝成為“人氣引擎”。一曲《寧夏川 我可愛的家鄉》旋律悠揚,勾勒出“塞上江南”的如畫風光;《走咧走咧去寧夏》節奏歡快,點燃了觀眾“到寧夏,給心靈放個假”的旅行嚮往。舞蹈《清茶飄香》將八寶茶文化融入曼妙舞姿,《絲路炫音》則以靈動編排再現古絲路繁華,吸引現場觀眾駐足觀看。

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寧夏此次參展注重“展示+推介+交流”多元融合。展會期間,寧夏博物館登上大會主舞&開展專題推介,寧夏演藝集團向現場觀眾帶來《胡旋舞》等特色演出,通過文物故事、考古發現、舞&藝術與旅游資源的有機結合,生動講述從“西夏古韻”到“塞上江南”的寧夏故事,讓“星星的故鄉”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以展會為橋,寧夏代表團主動深化區域協作,組織參展企業走訪廈門文旅企業,學習IP孵化與業態創新經驗,與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專家座談,圍繞非遺文創、産品研發等交流取經。福建文旅部門亦專程對接,就共建特色旅游線路、推動客源互送達成共識,為2026年閩寧協作30周年拓展合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