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材料龍頭六連A的合規之道
合規經營並非外在的約束,而是企業穩健發展、光芒璀璨的內在根基與生命線。走進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晶體生産車間,巨型圓筒爐內溫度高達2100攝氏度,氧化鋁溶液在精密熱場中緩緩旋轉,經歷200多小時的嚴苛生長周期,最終凝結成重達1000公斤的全球最大規格人工藍寶石晶體。
從手機屏到新能源應用,這家攻克了“藍寶石晶體無法C向生長”和“熱場不穩定”兩大業內公認難題的企業,不僅彰顯着中國新材料産業的硬實力,更將技術領域的精密思維復刻到了稅務管理上,構建了一套“內部管理+外部配合+稅企協同”的合規經營體系。
專業團隊:稅務合規的“智慧大腦”
“攻克藍寶石晶體生長的技術難題,關鍵在於對熱場穩定性的毫釐把控,稅務合規同樣如此。”天通銀廈財務負責人王佳齊的比喻直指核心。
走進公司的財務部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忙綠而有序的工作場景。公司配備的專業報稅人員,猶如稅務管理的“智慧大腦”,發揮着關鍵作用,這位報稅人員不僅擁有中級會計職稱,更對公司所在行業、産品瞭如指掌。憑藉對政策的深入理解,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精準甄別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相關優惠,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讓公司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産品研發中。
為了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公司積極為財務人員創造學習機會。財務人員踴躍參加銀川中小企業舉辦的各類培訓講座,如財務、稅務、法務專題研討班,深入學習金三、金四系統上線對企業的影響及合規性排查知識。集團更是統一購買財稅課程,要求財務人員每月學習不少於4小時,報稅人員重點關注稅收熱點前沿和稅收風險案例,有效規範、規避涉稅風險。
外部助力:攜手專業機構共築稅務防線
在天通銀廈的稅務合規管理體系中,外部專業力量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司聘請了銀川當地的稅務師事務所,為企業提供長期稅收諮詢服務。
稅務師事務所就像是公司的“智囊團”,對公司日常涉稅業務進行全面覆核,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並給予提示。“有一次,我們在處理一筆複雜的涉稅業務問題時,對相關政策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之處,稅務師事務所的專家迅速介入,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準確的處理方案,幫我們規避了可能出現的風險。”王佳齊説。正是得益於這種專業的外部支持,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稅務環境時,公司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杜絕漏稅風險。
稅企互動:雙向奔赴的成長密碼
天通銀廈能實現藍寶石晶體從100公斤到1000公斤的突破,並在新廠區投産後佔據約30%的市場份額,達到年産值七八億元,離不開銀川經開區優越的營商環境,其中稅務部門的角色舉足輕重。
銀川經開區稅務局針對企業研發投入大、政策需求專的特點,組建業務骨幹上門調研,結合企業研發記錄、專利申請等資料,認真核對企業優惠項目,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西部大開發等稅收優惠等政策“按單配菜”。“理解有偏差時,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耐心解答,避免我們‘長歪了’。”王佳齊舉例,在稅企面對面的互動交流中,稅務部門及時幫助企業厘清稅收優惠政策適用邊界、新興業務的稅務處理等問題。
“稅務局的輔導,讓我們少走了太多彎路。”王佳齊深有感觸。近三年,在銀川經開區稅務局的精準指導下,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優惠,累計享受研發加計扣除6000余萬元、先進製造業加計抵減920萬元、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19.6萬元。這種“政策紅利-研發投入-技術突破”的正向循環,正是稅企協同的最佳寫照。
當天通銀廈將目標瞄準藍寶石綜合年産能4700噸、藍寶石晶棒年産能5400萬毫米、藍寶石襯底片年産能960萬片時,其底層支撐邏輯也異常清晰:創新是鋒芒,合規是基石。“無欠稅、無行政處罰的‘稅務健康指數’,讓我們能把更多精力與資源投向研發,沒有稅務合規帶來的穩定預期和良好信譽,持續大手筆投入創新是不可想象的。”王佳齊算了一筆賬,公司歷年研發投入超2.3億元,拿下4個區級研發平台,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2024年更是榮獲“自治區優秀民營企業”。
車間裏,質檢員用激光筆掃描新“出爐”的晶錠。當光束穿透重達半噸的藍色柱體時,折射出冰凌般銳利的光芒。而在企業成長的維度,天通銀廈用連續六年A級納稅人的金字塔招牌和“稅務純度”,共同詮釋着同樣的定律:合規性如同晶體生長的熱場控制系統,看不見卻決定着最終能否成就“通透”的品質與持久的榮譽。(常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