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寧夏站啟動儀式在寧夏大學舉行。本次活動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寧夏圖書館(寧夏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大學文學院、寧夏大學民族與歷史學院協辦。

啟動儀式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向寧夏部分高校贈送了《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叢書,為青年學子提供研習傳統文化的權威讀本。隨後,與會嘉賓共同啟動“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寧夏站活動。
啟動儀式後舉辦了“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寧夏站首場專題講座,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及人工智能研究院雙聘教授楊海崢帶來《數字人文背景下的古典文獻學》主題分享。講座中,楊海崢圍繞文獻與文獻學的基本概念、智能時代給古籍研究領域帶來的改變、智能時代為古籍研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系統闡述了古籍整理與研究、古典文獻學研究在智能信息環境下正經歷着深刻而廣泛的變革。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武裕國&&,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化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常態化建設,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加速科技融合與創新成果應用,讓科技成為古籍保護與活化利用的強大驅動力;加強多方協同保護,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古籍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今後,寧夏古籍保護中心將進一步加強與本地高校深入合作,持續推進“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活動在寧夏各高校落地見效。通過課程推廣、展覽體驗、專家講座等形式,讓青年學子充分了解古籍價值,樹立保護理念,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