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9月13日電(記者任瑋、甦醒)9月12日,寧夏彭陽縣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簽約儀式在銀川市舉行。這是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第一單,共交易水土保持碳匯3.6萬噸,總金額111.6萬元,交易收益將主要用於彭陽縣縣域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設。
水土保持碳匯是指在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採取預防和治理措施後,産生碳匯的過程或能力。通過碳匯監測、評估和核證,將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轉換為“碳票”進行市場交易,構建了水土保持生態産品價值轉換路徑,所交易的碳匯量可以抵消受讓企業的碳排放限額,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據了解,此次交易的碳匯項目位於彭陽縣王洼鎮李岔小流域。從2000年開始,該流域持續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並實施了大規模退耕還林(草)生態工程,取得了良好效益,截至2023年,該區域水土保持率達80.68%。經測算、核證,該流域從2002年到2023年的水土保持碳匯總量為9.3萬噸,水土保持生態産品價值轉化金額可達300萬元以上。
彭陽縣境內山多川少、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是全國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山是和尚頭、缺水貴如油、風吹黃沙走、降雨泥水流”的山川面貌是彭陽縣建縣初期的真實寫照。面對自然稟賦差的縣情,彭陽縣在過去20多年間持之以恒地開展以水土保持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建縣初的3%提高到21.27%,水土保持治理程度由11%提高到83.62%,水土保持率達80.68%,走出了一條治山治水、建設生態、脫貧致富、發展經濟的流域治理路徑。
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寧夏水利廳廳長朱雲説,開展碳匯交易是探索水土保持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兩山”轉化路徑的重要舉措,也是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生動實踐。寧夏將以本次交易為契機,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機制,規範開展碳匯量核證,推動更多水土保持碳匯項目進入碳市場交易,讓更多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