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人員政策理論和傳承水平,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8月20日-2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在銀川市舉辦了2024年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政策理論培訓班。
培訓班通過集中講授、現場教學、網絡直播教學等方式,主要從人·手工藝與鄉村文化空間的重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資金申報及管理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非遺産品直播帶貨技能技巧等方面開展培訓。
培訓班上,蘭州文理學院教授葉淑媛講授的《人、手工藝與鄉村文化空間的重建》,對如何實現手工藝與鄉村文化空間的重構,推進非遺工坊與鄉村振興建設提供了思路和辦法。寧夏大學教授王勝澤講授的《非遺的設計轉化與品牌塑造》,重點分享了非遺轉化設計的路徑與方法,為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辦法、新啟示,既有深刻的理論基礎,又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通過有針對性地培訓,進一步增強了非遺保護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補齊非遺系統性保護中存在的短板弱項,積極探索非遺轉換、利用機制,挖掘非遺項目的市場潛能和開發價值,讓非遺融入當代、走進生活,更好地服務人民、助力鄉村振興。
【糾錯】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