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沙海建“長城”-新華網

鄂爾多斯:沙海建“長城”

2024-08-07 16:22:23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擁有228公里古長城遺址段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中,創新治沙理念與模式,於2024年初啟動了一個大工程。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王劍英 編輯 高雪梅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七星湖景區(彭源/攝)

  作為“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之一,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於2023年8月正式啟動。該“戰區”涉及黃河“幾字彎”周邊5省份,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等分佈其中。

  擁有228公里古長城遺址段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中,創新治沙理念與模式,於2024年初啟動了一個大工程:計劃至2030年,在黃河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用光伏板築起一道長約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的藍色防沙區,守護黃河“母親河”。

  該工程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光伏長城。

  “全面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深入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推進庫布其沙漠防沙治沙‘光伏長城’建設。”鄂爾多斯市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決心滿滿。

  “戰時”節奏

  1億千瓦,這是“光伏長城”的規劃裝機容量。

  三峽水電站是中國最大水電站,其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1億千瓦相當於三峽水電總規模的4倍。

  “鄂爾多斯市目前年均用電量約950億度。‘光伏長城’若全部建完,每年發電量可達約1800億度,其中一半計劃輸往外省,一半在蒙西網內消納。”鄂爾多斯市能源局新能源科工作人員呂萬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鄂爾多斯市林草局改革發展和科技科科長徐欣向《瞭望東方周刊》展示了一張“光伏長城”規劃布局圖:在庫布其沙漠北部,有一狹長形區域即“光伏長城”規劃區,區域中紅色塊代表生態紅線區,深藍色塊代表已建完的光伏基地,淺藍色塊代表正在建設中的光伏基地,黃色塊則代表沙區。在圖中,深藍面積最小,淺藍其次,紅色再次之,黃色佔了絕大部分。

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規劃布局圖(鄂爾多斯市林草局/供圖)

  “我們在不斷爭取新能源指標,力爭到2030年,將更多的黃色塊變成深藍色。”徐欣介紹。

  “光伏長城”規劃區面積約515萬畝,其中光伏可用面積約315萬畝。已建成的光伏基地面積約為20萬畝,光伏治沙規模542萬千瓦。

  鄂爾多斯探索光伏治沙項目建設始於2011年,第一個項目規模僅1萬千瓦。截至目前,13年間鄂爾多斯年均建設約42萬千瓦;若2030年達到1億千瓦的規劃總容量,意味着,未來7年將年均建設1351萬千瓦,是此前的32倍。

  這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在鄂爾多斯的“戰時”節奏。

  在“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中,內蒙古是省級層面的主戰場、主防線——三大戰役有兩個半在此。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中,鄂爾多斯則是當仁不讓的主戰場、主陣地——攻堅戰任務量的70%落在該市。黃河干流有728公里流經鄂爾多斯,該市全域都被黃河“幾字彎”環抱。

  鄂爾多斯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關鍵任務之一,便是針對庫布其沙漠1200萬畝沙化土地開展全面治理。

  庫布其沙漠,中國第七大沙漠,有“死亡之海”之稱,長約400公里、最寬處約50公里,總面積約1.41萬平方公里,如同一條黃龍橫臥於鄂爾多斯高原,跨越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3個縣級行政區。它與黃河並肩而行,距離黃河最近處僅3公里左右。“庫布其”在蒙語中意為弓上之弦,因其形如一根挂在黃河上的弦。

  發展光伏産業,需要廣闊平坦的土地、豐富的光照資源——二者都是鄂爾多斯的本底優勢。

  鄂爾多斯地處乾旱半乾旱、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原過渡帶,這裡沙化土地面積廣闊,氣候乾燥少雨、光照充足。全市國土面積8.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萬,地廣人稀。

  呂萬勳介紹,鄂爾多斯發展新能源的可利用土地為3.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市國土面積的2倍多,具備大規模發展光伏的資源、土地、消納和外送等優勢。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這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有政策東風,有資源優勢,有現實需求,多重因素疊加,“光伏長城”項目應運而生。

  3月13日,“光伏長城”工程啟動。活動當天集中開工26個重大項目,計劃年內實施新能源總裝機2024萬千瓦、新增防沙治沙面積195萬畝。

  創新惠民

  “追光逐日 向綠而生”——在“光伏長城”最西端的杭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部入口處這八個碩大的字格外引人注目。站在高處四望,茫茫黃色沙海令人震撼——庫布其沙漠的主體位於杭錦旗,佔全旗總面積的53%。

  距項目部約2公里外,光伏建設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高大的打樁機將一根根水泥樁“釘”入黃沙之中,密密麻麻的水泥樁筆直挺立,如同訓練有素的戰士。不久之後,這些樁子上將鋪上光伏板,形成一片藍色的光伏海洋。

  37歲的測量工閆會會正在配合打樁師傅放線,她身穿長袖長褲,透過厚厚的面紗,仍能從眼部周邊看到曬黑的膚色。

  “一根樁高度5.5米,需要打入地下3.1米,樁與樁之間距離3.9米。”閆會會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施工隊每組5人,配置一台打樁機、一台引孔機。

  項目部副經理薛彬和對工地情況了然於胸:“第一期工程的光伏裝機規模為100萬千瓦,佔地約3萬畝,需打樁331761根,鋪設2156570塊光伏板。5月20日打下第一根樁,截至目前已經打了近1.5萬根,前後入駐工人近千人。未來3—5年,這裡將實現光伏裝機規模800萬千瓦。”

  薛彬和來自央企華能集團,項目部另一名副經理吳鵬則來自鄂爾多斯本地的庫布齊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一年前,這裡只有起伏的沙丘,吳鵬團隊帶領施工隊伍在此鋪路、種樹、建設生活設施,實現“五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電、通網、通訊、平整場地,並提前完成項目各類審批手續如土地、環評等。

  “我們相當於‘拎包入住’,拿地即開工。”薛彬和笑稱,“當地政府和企業的服務非常到位,項目進展高效。”

  這亦是鄂爾多斯“戰時”節奏的縮影,光伏治沙項目實現從“項目等地”變為“地等項目”。

  從朔方新能源大基地往東約300公里,是達拉特旗的光伏園區。“光伏長城”目前布局的5大新能源基地中,有2個位於該園區。其中,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以下簡稱“中北部基地項目”)是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

  中北部基地項目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其中光伏800萬千瓦。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超400億度,相當於河北省全年用電量的1/10。該項目由央企三峽集團和內蒙古能源集團聯手打造。

  馮瑞是三峽集團駐項目部的電力業務骨幹。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該項目2023年4月正式開工,當年年底,項目一期工程100萬千瓦就實現並網發電。“我們僅用了8個月時間,將3.3萬畝沙區從沙漠黃變為了光伏藍。”

  馮瑞團隊正在探索用黃河淤泥滋養光伏板下的沙地,以更好種植林草。距離項目部約2公里的鄂爾多斯本地民企——騎士牧場則計劃用牧場的牛糞滋養沙土。

  騎士牧場自2023年初入駐光伏園區,現有員工70餘人、奶牛4100頭,設計規模為2.5萬頭奶牛,場區正在抓緊施工擴建。

  牧場場長馮來富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24年春,牧場在園區5萬畝光伏板下種了苜蓿、燕麥等灌草,用以給公司多家牧場提供飼料。“直接在沙地上播種草籽,以滴灌形式澆水,一年能收割好幾次。”

  2024年6月18日,鄂爾多斯騎士牧場場長馮來富查看光伏板下的灌草生長情況(王劍英/攝)

  一身白大褂、戴着口罩的趙科雯正在操控兩台擠奶機器人,他是達拉特旗本地人,就讀於河套學院工程管理系,在牧場實習。

  趙科雯為牧場和光伏基地的結合方式點讚:“既治了沙,又發展了經濟,對家鄉大有益處。”

  “‘光伏長城’不僅是防沙治沙的‘生態長城’,也是擴容增量的‘綠電長城’、能源轉型的‘産業長城’、場景融合的‘創新長城’、惠民利民的‘富民長城’。”徐欣介紹。

  駿馬電站

  在達拉特旗的光伏園區,有一匹“馬”讓本地人極為自豪,它就是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駿馬電站”,由196320塊光伏板組成、佔地130多萬平方米,從空中俯瞰,一塊塊藍色光伏板隨着綿延的沙漠起伏,形如一匹在茫茫黃沙中馳騁的駿馬。2019年,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圖形電站”。

  “這匹駿馬代表着鄂爾多斯人民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達拉特旗能源局工作人員李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世紀90年代,13萬杭錦旗人戴着“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的窮帽子,奮起抗爭,挺進“死亡之海”,三度寒暑,劈沙成途,歷經七次萬人大會戰,鋪就了一條縱貫庫布其沙漠南北的杭錦旗穿沙公路。

  閆會會在工地的工作時間是每天7:30到19:00,中午休息兩個小時。家在杭錦旗的吳鵬和家在包頭市的薛彬和則常駐項目部,上半年僅回家3次。

  “條件確實艱苦。但一想到三五年後基地建成,會為這片沙漠帶來巨大變化,我就覺得很快樂。”吳鵬説,“老一輩用傳統方式治沙,我們新一輩用光伏治沙,技術進步了,但老一輩的治沙精神不能丟。”

  呂萬勳和徐欣不約而同地&&,能親歷、參與“光伏長城”從542萬千瓦發展到1億千瓦的過程,“非常榮幸!”

  凝聚全民治沙的磅礡力量,2023年,鄂爾多斯取得了日均治沙一萬畝的驕人戰績,在當年林草工作綜合考評中,位列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名。

  鄂爾多斯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技術和模式,為世界荒漠化防治貢獻着“中國智慧”。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的庫布其沙漠,治理率從21世紀初的4.6%提高到現在的32%。2014年,位於鄂爾多斯的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光伏長城”成為鄂爾多斯治理庫布其沙漠的又一新模式。7年後一段400公里長、閃耀着“科技藍”、與沙漠鎖邊林“生態綠”交相輝映的“光伏長城”將崛起於黃河邊。

  塞上綠洲築北疆,大漠風光向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