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寧縣積極探索,整合資源,創新路徑,深入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抓鑄魂育人,扣好第一粒扣子。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於辦學治校全過程、教書育人各環節,共享優質資源,深化交流共進,“同上一堂思政課”。廣泛開展“紅領巾成長課堂”“紅石榴研學營”主題活動,充分發揮民族團結“青騎兵”宣講、“理響永寧”青年宣講、“德潤永寧”少年宣講團作用,開展各類主題宣講140余場次,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抓牢抓好,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種子在新時代青年心中開花結果。
抓平台載體,搭建手牽手橋梁。用好閩寧教育幫扶平台,積極探索促進青少年交流的載體渠道。福建省49所學校與閩寧鎮17所中小學及幼兒園結對共建,以線上線下教研送課、考察交流、同課異構等拓寬互學共進渠道。先後組織43支“七彩假期”大學生支教團隊到村(社區)開展各類青年活動,共赴青春之約,打造兩地文化交往交流的“青”字號品牌。深化校地、校企、村居聯結共建平台,組織83名學生赴廈門開展研學交流、夏令營,為青少年成長、交流提供更多空間。
抓活動賦能,係牢心連心紐帶。開展“戲曲”進校園、“和石榴姐姐一起讀繪本”等系列主題活動123場次,以文化交流增強“五個認同”。依託社區圖書室、“暑假安心託管班”開展戶外研學、主題教育、興趣培養等暑期“七彩課堂”活動379場次,持續推進“小小紅色講解員”培育,讓實踐基地變“課堂”,文物資料變“課本”,英烈模範變“老師”,通過體驗式教學、全景式教學,讓孩子們相互學習幫助、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賞。




